城乡统筹融合  塑形铸魂并重  兴业富民一体

我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25-11-18 09:37:39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塑形铸魂并重、兴业富民一体,推动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和美乡村全域推进。对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引(试行)》六大类标准,推进精品、提档、整治三类村建设,今年建设64个精品示范村、329个提档升级村,年底将累计建成精品示范村139个、提档升级村575个。聚焦优势互补、布局集中、设施相连、服务共享,梯次打造釜山、大阳、横河等20个精品片区,覆盖6个县(市、区)、30个乡镇、179个村,引领乡村集中连片发展。跨县区谋划打造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沿线建设精品示范村127个、提档升级村338个,带动“一带一韵、各美其美”的乡村风貌带加快形成。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统筹实施“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覆盖比例、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9.8%、47.1%、87.56%,均走在全省前列。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除各类垃圾82.8万余吨,清理垃圾点4100余处、黑臭水体165条,干净整洁的乡村形象持续巩固。扎实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83%、85.43%、91.33%,均位居全省前列。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生态修复与绿化提升,种植各类乔灌木187万株、地被1205万平方米、农田彩绘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城乡融合提速增效。基础设施方面,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8821公里,三级以上公路直通所有乡镇,较大人口自然村路面全部实现硬化;依托五级公交体系,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5个,快递乡镇网点43个,快递村级网点969个,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市集中供水率达到99.49%,清洁取暖工程覆盖率达到92%,气化晋城覆盖率达到95%;城乡“同网同速”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光纤宽带、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以上。公共服务方面,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累计改造提升农村学校118所、撤并小规模学校144所,建成80个城乡办学共同体;打造特色医保驿站301家,乡村卫生院(室)全部实现应用医保码结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94.87%;全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5个、村级日间照料中心946个,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特优产业集聚成势。农业产业方面,累计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59家、市级170家;打造国家级产业强镇2个、省级1个,省级涉农专业镇1个、市级12个;实施国家级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省级农食融合产业提升等项目,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35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7个;实施“沁水蜂蜜”省级特优农业品牌强县项目,做强蜂业品牌;培育建成乡村e镇6个,聚焦黄梨、蚕桑、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九头十八匠、泽粮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推出“小而美”产品63个,总产值达到15.89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88.18亿元,农业效益持续提升。文旅康养方面,“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精品线路”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甄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实施“百村百院”工程,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打造釜山、松庙、大阳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叫响了“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品牌,带动近一半的村走上了康养路、发上了生态财。

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巩固文明阵地方面,依托“中心+所+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文明集市”活动90余场,覆盖群众近50万人次;培育“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等文明实践项目品牌60多个,推动文明实践向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富集区等多空间延伸;累计51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表彰名单,数量占比全省前列;文化惠民深入实施,大力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活动,举办三届(村BA)篮球冠军赛、农民丰收节以及山西省第二届和美乡村健康跑等活动。农耕文化挖掘保护方面,推荐高平大黄梨、陵川林药申报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蚕桑文化系统保护与利用项目,推动传统农耕文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完成现有18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此外,推进城区、高平婚俗改革和殡葬改革试点,持续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塑造文明乡风。

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67个,下派调整376名机关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大学生实现全覆盖,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4787名,村主干报酬由人均4万元提高到5.73万元,建强乡村治理骨干力量。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模式,构建了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探索形成赵树理调解工作法、三长会商等基层典型经验,推出“和事佬调解室”“老槐树下说理”等乡村调解品牌,选树城区牛山村、泽州县水西社区、高平市中庙村、阳城县北留村、陵川县横水村、沁水县尉迟村等123个基层治理标杆,带动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稳步提升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产权交易两大平台,共发布产权交易信息17879笔,成交13580笔,成交金额17.4亿元。(窦育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