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头攒动的商业综合体到灯火通明的特色街区,从一位难求的餐饮酒店到购销两旺的大型商超……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打出政策加持、场景焕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了消费市场热潮涌动、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持续升温的繁荣景象。
政策发力
双轮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节前,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等各县(市、区)相继启动新一轮政府数字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1760万元,商业零售、家装家电、餐饮住宿、汽车消费等各个消费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国庆消费市场增添了强劲动力,预计累计可拉动消费约3.8亿元,有效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加上持续发放的以旧换新补贴,全市消费活力在这个长假集中释放。其中,汽车消费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国庆期间,到店购车的顾客明显增多,很多消费者看车后当场就拍板订车,销售节奏比平时快了很多。”华洋东港4S店销售经理郑伟表示。这股消费热情同样席卷了我市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兰花智慧汽车园。其6店联合举办的开业庆典活动带动汽车消费约660万元,展现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强劲动力。
市商务局市场科负责人介绍,本轮政府消费券发放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同频共振,形成了显著的叠加效应,两大举措精准对焦了大宗消费需求,尤其在汽车消费市场,拉动效果最为突出。
家电家装领域同样迎来销售热潮。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两大家装卖场销售额超500万元。高远手机推出狂欢购、秒杀等活动,日均客流量约2500人,10月1日至7日销售额约415万元,同比增长19.5%。
市民李女士在神利电器选购了一台智能电视。她告诉记者:“看中这款电视很久了,趁着国庆促销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比原价便宜了1000多元,价格很划算,就果断入手了!”
商圈焕新
多元场景点燃消费热情
在政策点燃消费热情的同时,各大商圈也通过场景焕新,将这股消费热度推向高潮。
“假期带着家人来商场逛逛,看看表演,再吃个饭,既能享受文化大餐,又能品尝美食,这种一站式的体验特别惬意。”国庆当天,在兰花城陪着家人逛街的市民张先生满意地说:“今年我们没出远门,在家门口同样感受到了节日的团圆与温馨,这样过节很舒心。”
“两节”期间,我市各大商圈与商业综合体竞相出彩,通过跨界融合与场景焕新,为市民奉上了一幕幕精彩的消费嘉年华。在万达广场、兰花城、凤展新时代广场等地,“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重磅登场,围绕服装鞋帽、珠宝首饰、烟酒饮料等核心品类,展开了直播带货、满额赠礼、幸运抽奖、超值换购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促销,现场人气火爆,消费氛围热烈。
“这几天,我们准备了很多精彩活动,有音乐节、巡游互动、非遗演出、气球雨、彩票雨等等,希望能够给予顾客更丰富的购物体验。”万达广场工作人员冯涛表示。据统计,10月1日至6日,兰花城、万达两家商业综合体客流量均达到26万人次、营业额均超过1300万元。
超市业态在“两节”期间同样表现活跃。凤展、万德福等大型连锁超市提前布局,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加大适销对路商品采购力度,并适度增加库存,有效保障了节日期间市场供应。
凤展超市相关负责人牛慧军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超市日均客流显著上升,其中生鲜区和节日礼品区销售最为旺盛,月饼礼盒等节令商品尤为走俏,带动整体营业额实现同比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全市各夜经济专区与特色步行街积极联动景区资源,借势引流,通过优化商品供给与服务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夜间消费活力。作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大街在国庆期间尤为引人注目,人流不息,氛围热烈。长达数百米的街道上汇聚了百余个特色摊位,成为市民游客夜游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节日的南大街,张灯结彩,人潮熙攘,还有精彩的实景演艺,浓浓的烟火气里,能真切感受到国庆假期的蓬勃活力。”市民马女士感慨地说。
餐饮升温
住宿餐饮消费热潮涌动
“两节”期间,我市住宿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漫心连锁酒店负责人表示:“我们酒店的订单基本都来自线上预订,尤其是热门房型,往往提前一至两天就已售罄。”节日氛围的营造与特色餐饮服务的升级,进一步推动了酒店接待量的持续攀升,反映出市民出行需求的强劲复苏。
除了漫心,全季、亚朵等连锁品牌酒店,也凭借标准化服务与清晰的品牌定位,深受游客和本地消费者青睐,假日期间平均入住率超过90%,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同时,德源大酒店、海天大酒店等本土大型酒店也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与配套设施竞争力,入住率更是达到95%以上,展现出本土酒店品牌的强劲市场表现。
餐饮市场表现同样亮眼,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以星光家宴、十小碗为代表的特色餐饮门店人气火爆,整个假期上座率普遍超过90%,午晚餐高峰期更是一桌难求。
“我们来晋城旅游之前就做好了攻略,特意网上预订,专程来品尝这里的特色菜。菜品味道好,服务也很周到,确实不虚此行。”在晋城味道饭店用餐的江苏游客马先生满意地说。
金和餐饮、高平大酒店等综合性餐饮企业也迎来消费热潮,订单量稳步增长,上座率均超80%。其中,家庭聚餐、亲友宴请等成为主流消费场景,有力支撑了假期餐饮市场的旺盛人气。(郜晋龙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