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优化西北门户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重点工程——西北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切实感知区域发展脉搏,记者以骑行方式深入片区实地探访,结合现场观察与居民访谈,真实记录广大市民,对西北环片区未来蝶变的殷切期待。
畅通“堵心路” 筑牢“安全线”
西北环沿线居民的日常出行,常被拥堵与安全隐忧所困扰。“这条路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电动车和各种汽车都挤在一个通道里,有的电动车还喜欢乱窜,弄得我们都是提心吊胆。”市民李丽萍在路口等待红绿灯时向记者道出无奈。西环路与书院街、北环路与景西路等交叉口车流密集,绿灯亮起时,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瞬间涌入路口中心,货运车辆、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在狭窄空间里穿插避让,通行缓慢,拥堵频发。“不安全”成为路人最频繁的抱怨。记者观察到,多位市民过马路时需时刻警惕来往车辆,小心翼翼穿行。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指着混乱的路口直言:“如果道路再宽敞些,各类车辆各行其道,晚上有些路段也能亮堂点,安全才有保障。”
群众在通行中遭遇的拥堵之困、安全之忧,正是此次改造着力破解的焦点。改造后,道路将从现在的24米拓宽至50米,形成主路6车道、两侧辅路各2车道的双向10车道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设置3米绿化隔离带,辅路两侧铺设3.25米彩色沥青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人行绿道,彻底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离。在关键节点上,泽州路、景西路、凤台街等主干道与西北环相交将采用主线分离式互通立交或全互通立交,保障主线车辆快速通行;其余道路与西北环辅路相交采用“右进右出”形式,避免拥堵,大幅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性。工程还将强化西北环对沿线交通的服务功能,提升西北片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为沿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李丽萍和张师傅期盼的宽敞道路、亮堂路灯与安全出行环境,将在工程完工后成为现实。
发展新活力指日可待
深入西北环两侧纵深区域,环境杂乱问题更为凸显。在北环路和景西路交叉口附近,居民陈秀兰带着孙子,对记者感叹道:“你看这附近,连个能让孩子跑一跑的场地都没有,平时想带孙子散散步,只能在小区楼下,太不方便了。”陈旧杂乱的环境难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束缚了土地价值释放与商业活力。路边等公交的赵帅同样感慨:“这儿位置不算差,就是太乱了,没有好环境,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群众对宜居环境与完善配套的热切期盼,在改造蓝图中得到清晰回应。未来的西北环将呈现“一带三核心,三段优生态”的崭新图景。“一带”即沿快速内环铺展的环城生态绿链,以“绿链串珠,绿廊渗透”的理念串联风景,街角公园点缀其间,陈秀兰们将不再为无处遛弯而发愁。“三核心”包括康养服务核心、商贸产业核心、乐活服务核心。“三段”则各具特色:北部的康养居住风貌段依托凤城康养示范区,发展健康疗养、都市文娱、康养农旅;活力门户商贸段毗邻西高速口,立足商贸物流基础,发展现代商贸与智慧物流;乐活居住风貌段则借力吴王山、赵树理公园生态资源,打造运动休闲生活区。赵帅的家门口,未来不仅环境惬意舒适,更将被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所环绕。
在探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沿线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渴望。多年来,道路通行效率低下、环境秩序混乱、配套设施不足、产业能级薄弱等问题困扰着西北环片区,居民对安全便捷交通、完善公共服务以及宜居宜业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市委市政府秉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理念,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系统部署推进西北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通过“畅交通、聚产业、增效益、强服务、美风貌”五大核心策略,全力焕发区域发展活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整体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破茧方能成蝶,更新才有未来。西北环片区的蝶变之旅已然开启,一个更安全、更美丽、更宜居、更富活力的城市新片区,在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正从宏伟蓝图加速走向生动现实,必将为晋城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董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