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
阳城县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西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会要地,自古文风昌盛,文旅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该县锚定“举龙头、提品质、创品牌、强融合、重营销”战略,深度盘活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培育文旅康养融合产业链,推进“基础提升、景区提效、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持续做强“悠然阳城”核心品牌。如今,当地已形成多业态协同的文旅康养格局,成为产业融合的示范样本。2024年,阳城县接待游客超4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9%和19%,连续7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析城山圣王坪
战略引领 擘画全域旅游“大景区”蓝图
踏入阳城境内,宛如走进一幅立体山水画卷:蓝天白云下,村落静谧清幽,远山含黛,沁河泛波,“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银链穿梭其间,串联起沿途景致。阳城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县以“悠然阳城”为核心品牌,打破传统景区边界,将全县域当作一个“大景区”统筹规划,构建“一核两带四区”空间布局,推动资源高效整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阳城特色的全域旅游之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让游客享受全天候、高品质旅游服务,阳城县将城市与乡村、山水与田园、文物与民俗纳入文旅发展全局,注重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与文脉延续性,编制《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以“公园山城”为内核,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太行一号融合发展示范带”为枢纽,以皇城相府、洎水湾、茱萸湾、析城山四大精品片区为支撑,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底,为文旅产业提速导航。不仅如此,为实现“悠然阳城”品牌可持续发展,该县着力构建“神话阳城”“古堡阳城”“红色阳城”“康养阳城”“悦动阳城”五大支撑体系,奋力描绘主客共享的“悠然阳城”新画卷。
九女仙湖
在规划落地中,阳城县以4A级以上景区为核心划分四大片区,推行“大景区带动片区、一张门票通全域、一个中心服全程”的运营模式。为织密全域旅游“骨架”,阳城县提出“两年实现A级旅游景区乡镇全覆盖”目标。2024年,5个乡镇成功创建5个3A级旅游景区;2025年将推进白桑等4个乡镇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年底前完成全覆盖。目前,全县已拥有1个5A级、5个4A级、15个3A级景区,A级景区数量位居山西省县域前列。
“以前带团来相府,游客看完就走;现在郭峪古城、相府庄园连片开发,景点多了,体验深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常带团的导游王婷感慨道。自驾游客李先生也点赞:“阳城到处是绿道,交通方便、风景好,原本计划玩两天,孩子不想走,最后多待了三天!”
天官王府
产业联动 构建“+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高起点规划需新业态支撑才能落地见效。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形态,涉及多领域协同。阳城县打破产业壁垒,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促进文化、农业、交通、研学等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形成“百业促旅游、旅游兴百业”的生动局面。
阳城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远古文化、进士文化、红色文化、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演艺进景区,开发“相府有礼”“琉璃珐华”等文创产品。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等景区打造《迎圣驾》《康熙王朝》片段等实景演艺,邀请名家、网红助演宣介,还挂牌影视基地,成为《白鹿原》《一代名相陈廷敬》等影视作品取景地。15个乡镇持续举办“悠然阳城”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从茱萸文化节到古堡民俗节,通过“文化+旅游”提升知名度,形成独特的文旅IP。
蟒河
阳城积极响应“百村百院”行动,在“太行一号”沿线、景区周边及县城近郊7个乡镇,精选18个生态优、区位佳的村庄,打造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书画写生等主题康养村落与高品质民宿,让游客在山水间享受“慢生活”。建成橡树湾、金月花溪等50多处休闲农庄与采摘园,开发山茱萸、相府蜜酒、析城山小米等30多种农副特色产品,通过“旅游+电商”拓宽销路,让“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带动农民增收。
阳城依托10处老区村,着力打造33个涵盖红色教育、农事体验、廉政文化的精品研学基地,开发“古色、绿色、红色、青色、金色、蓝色”六色主题课程及7条精品线路,举办全国研学旅行研讨会。连续8年在横河镇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赛与骑行小镇发展论坛,打响“骑士牧歌、动感横河”体旅品牌,成为全国骑行爱好者打卡地。
“以前觉得山西旅游只有寺庙大院,没想到阳城的沉浸式体验这么精彩,文化都‘活’了!”来自江苏的游客杜女士赞叹道。山西省旅游协会研学实践教育分会成员乔琰也感慨:“短短几年,阳城建起全域研学框架,基地布局合理、课程丰富,发展速度让人惊喜。”
十八罗汉峰
多维发力 织密全域旅游“服务网”
阳城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升文旅康养服务水平。餐饮上,推出网红宴席和小吃,打造特色餐饮集聚区;住宿方面,按照“县城商务、景区度假、乡村民宿”布局,发展近20家特色主题酒店和30多家民宿,满足不同需求。
在交通上,针对如今流行的背包客旅游方式,阳城持续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公交、标牌标识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县乡道主要路口旅游标识标牌全覆盖,建成了面积较大、功能齐全的县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立连接全县3A级以上景区的直通车网络,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至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构建起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力争让背包客们从抵达阳城的那刻起,便出行无忧。
一个县就是一个大景区,在推动重点景区品质提升的同时,阳城倾力打造了城市景观风貌带、特色文化街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累计建成700多万平方米的环县城六大森林公园、37座“口袋公园”,形成了主客共享赏心悦目的游览空间,让游客进入阳城,即置身风景宜人的山水林园之间。
太行山物产丰富,百姓好客。游客畅游阳城,可随手购买相府有礼、琉璃珐华、成元铁器、霜桑叶茶、郝酥果等九大类100余种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进一步丰富了阳城伴手礼。
以往,每到旅游高峰期,关于景区服务的投诉量大增,比如景区分流不到位,餐饮住宿随意涨价,卫生状况得不到保障等。对此,阳城县通过标准化服务与品牌化运作破解难题:一方面加大供给,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产品供应,只有满足供应,才能保障良好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推出各式创新产品,带给游客新鲜有趣的体验感。
沁河人家
目前,阳城县通过全县域布局、全业态融合、全要素覆盖、全方位营销、大品牌建设等举措,构建了文旅产业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模式,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文旅先行的生动实践。
“未来,阳城将在强IP的引领、数字化的转型、年轻化的消费、国际化的发展、要素化的保障、大景区的运营、多元化的投入、全时段的运营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说。(石向伟 摄影:吉学东 石振华 程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