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上的那一束光

——记晋城市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崔晓满

发布时间: 2023-07-04 10:28:53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正是有了老政委的带领,我们村才有了如今的发展变化,他真的是把我们老百姓放到了心里,他是我心中真正的共产党员啊!”泽州县犁川镇兴和新村村民感慨地说。

走在兴和新村,砖瓦房林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贯通家家户户,学校、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一派村美人和的振兴景象。

很难想象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副基础设施短缺、道路坑洼泥泞的破败局面。兴和新村原名崔河村,是原吉林省四平军分区政委崔晓满的家乡。2002年3月崔晓满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探望老母亲,眼见进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老百姓的住房低矮简陋、经年失修,破败的景象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百姓的事就是第一大事,身为共产党员,一切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定要为家乡的百姓做点什么。”崔晓满暗中下了决心。

随后他临时改变行程,决定暂且留在村里,为村子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百姓,了解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人人捐资,户户捐资,党员干部带头捐资”的口号,自己首当其冲先捐了3万元钱。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纷纷响应,户户出力,人人出资,同时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最终筹资180万元,带领群众义务劳动,最终建起全镇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解决了周边12个村学生的上学问题。“新学校很漂亮,明亮的教室,离家也近,再也不用走很远的路上学了,太开心了。”学生们高兴地告诉记者。

问题一个个攻克,成绩一步步凸显。学校问题解决了,崔晓满又开始着手修路。时年正值国家建设“村村通”公路的大好机遇,他带领村民抓着这股东风大干起来,逐户动员,鼓励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率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作为工程启动资金,吹响修路的号角。修路期间,崔晓满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条长达4.5公里的平坦水泥路呈现在眼前,同时还硬化了1万多平方米的街巷,如今泥泞的黄土路变成平坦顺畅的水泥路,村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现在的路走的是真舒服,车过来也不扬灰了,下雨也不怕泥了,真真得感谢老政委啊!”村民们望着崭新的“坦途”感动地说。

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崔晓满心里又一件大事。

为了让村里的百姓人人有钱挣,户户能增收,崔晓满又自费带着村干部下河南、跑山东学习考察产业项目。经过反复对比,最终选定一些投资小、周期短、效益好的项目先行先试,建成了一个年出栏60万只的养鸡场,并成立两个栽桑养蚕合作社,培育优质桑园260亩,建起日烘茧8000斤的烘茧站,为周边30多个村的村民们提供种源、技术、收购服务,实现了“户均二亩桑,人均增收四千元”的目标。“现在守着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这种好事以前可真是不敢想,现在多亏了崔政委,让我们的生活都有了奔头。”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们纷纷感慨道。

在崔晓满的带领下,如今村里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崔晓满从党支部着手,主动加强支部建设和党性培养,不断引导两委班子成员树立“办民事、解民忧”的理念,切实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崔政委确实是我们工作的榜样和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14年10月22日,经泽州县委组织部批准联合周边七个村党组织成立党总支,崔河村更名为兴和新村,年过七旬的崔晓满又一次再挑重担,担任党总支书记,继续在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带领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奋力进取,引领本村和周边村庄共同致富奔小康。

担任党总支书记以来,崔晓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了党员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本色。2008年夏季,他因腰椎问题发现肿瘤,住院施行手术后,他吩咐家人秘而不宣,出院后照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关心着群众冷暖;2012年,他患了严重的糖尿病,却依旧日夜奔忙,为党奉献;2015年1月4日,他因胃癌做了切除手术,先后化疗8次,但他依旧闭口不言,一边吃药控制病情,一边持续奔忙在推进“八村一体化建设”的第一线。

把卷南窗桑梓月,鞠躬尽瘁为苍黔。崔晓满入党50年的敬业初心和使命担当,如同大海灯塔上的那一束光芒,照亮着更多年轻共产党员带着这份使命继续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责任编辑: 常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