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芳:恪尽职守 情系患者

发布时间: 2023-03-31 17:45:00 信息来源: 史志晋城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以使命之感投身事业

赵雪芳1936年出生于阳城县李疙瘩村普通农家。她在边区政府的资助下发奋读书,1958年考入山西医学院,次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3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长治市人民医院。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她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太行老区人民。她特别重视钻研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就以过人医术和高尚品格成为全市最有名望的医生之一。

特别是在担任妇产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后,赵雪芳还把功夫下在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上。她率领全科人员潜心研究,开展了大量临床科研活动,组建了晋东南地区第一个遗传室,为初生儿的缺陷检测提供了科学诊断依据;开展了阴道成形术、中药促产程等项目,填补了地区技术空白。对赵雪芳的医术仁德,爱徒刘桂芝最深有体会也最受益无穷。“我第一次看到赵雪芳主任弯着腰,在手术台上亲自为患者脱衣服、脱袜子的那一刻,就被感动了。那时,她已是誉满太行的名医了。”

以良善之心救死扶伤

做医生的根本,就是要有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不管病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赵雪芳都一视同仁,给以真诚的接待和精心的诊治,“有治无类”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991年6月,赵雪芳在母亲出殡的当天下午就脱下孝服,穿起白大褂走进乡卫生院。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家乡的姐妹们因贫穷落后而忍受妇科病的煎熬。3天里,她马不停蹄地为远近300多位姐妹免费做了检查。由于站得太久,她的脚肿得老高,但她不吭一声,毫无怨言。返城前,她还自掏腰包留下300元供村里修校、搭桥所用,带走的却是几十份病理标本和一身疲惫。没过多久,她再次回乡,3天内为7位妇女免费做了手术。

赵雪芳把健康送给了千千万万病人,自己却积劳成疾。1989年元月,她被确诊为膀胱癌。手术是在本院进行的。术前,她坚持给病人做了3台手术。术后,她依然与往常一样值班、加班、手术、出诊。1992年冬天,她又被确诊为直肠癌。这次,院党委下了强制性命令:停止工作,立即休息,尽快手术。赵雪芳很清楚二次癌症将安危难测。她想了许多,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后,向院领导提出要求:手术还是让本院大夫做,不必再外请专家;手术前她工作照常,务必让她把已给病人安排上的手术全部做完。后来,癌细胞转移至肺部。这次院领导坚决说服她去北京治疗。1996年6月底,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赵雪芳违背了北京专家让她至少全休3个月的命令,更将家人的百般劝说置之不理,迫不及待地穿起白大褂,出现在患者面前。

以信仰之基筑牢底线

她廉洁自律,严守职业道德。从医30多年来,她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一份礼,更没让患者给自己办过一件私事。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她选择了节俭治病,不愿为党和人民增添任何麻烦和浪费。

1996年底,在京住院期间,她婉言推辞了条件优越的干部病房,执意搬进了全院最便宜的病房。她对满脸不解的医务人员解释说:“我来自太行山区,在我们那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姐妹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住在那么好的病房里,我怎么能安心呢?”为了节省医疗费,她经常自己去医院外面找些便宜药买来服用。日益恶化的病情终究未能让她再次站立起来。

1997年11月11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从昏迷中醒来的赵雪芳已十分清楚自己余日不多,她忍着病痛写下了遗嘱:“当我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比如出现昏迷、瘫痪、脑疝等危急病情,请务必不要给我任何抢救,如:吸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任何抢救药品也不要用……让我安然静静而去,如果能这样,我真感激不尽大家。我死后请不要成立什么治丧委员会,不张贴讣告,不通知亲朋好友,不要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尸体火化之后,骨灰盒由儿女带回安放。骨灰盒买个最低价的即可……”

随后,长治市人民医院接回了赵雪芳,并给她配备了特级护理。她坚决辞退了特护,只让退休的丈夫陪侍,在她身边工作多年的优秀护士长赵桂梅常常精心陪护她治癌。院里为她安排了妇产科的一间普通病房。她不愿挤占患者的床位,便住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临终前她心里却依旧牵挂着妇产科的工作,她把副主任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就要去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会更重……注意身体,带领大伙好好干……”1998年5月31日,赵雪芳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和人民群众,终年63岁。

中共山西省委授予赵雪芳“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巾帼建国标兵”光荣称号。中央多位领导同志给她题词,李鹏总理题词"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国务委员彭佩云评价赵雪芳同志是共产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太行山区人民的好女儿。


责任编辑: 靳驰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