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记者走基层|泽州行①

发布时间: 2022-07-08 14:54:26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打印

近日,晋城市开展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三级记者走基层”专题采访活动

深入基层一线

挖掘典型经验

讲好基层故事

营造良好氛围

持续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下面一起走进泽州

↓↓↓

一个产业带活一方发展

——泽州县晋庙铺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

盛夏时节,泽州县晋庙铺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簇簇平菇铆足了劲儿地从菌棒两端窜出来,鲜嫩肥厚,甚是喜人。农户们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

今年以来,该镇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落脚点,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抢抓机遇,盘活集体土地上项目

如何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寻找农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一直是萦绕在晋庙铺镇党委书记樊曙钰心中的头等大事。

“得上项目!上一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项目!”说干就干,樊曙钰立即联系了山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并邀请专家前来实地考察。

经考察发现,草底铺村和黑石岭村全年无霜期192.6天,地块内有10公里供电线路,附近有水库,发展食用菌产业潜力很大、前景很好。

为推动更多村参与到项目当中,该镇紧紧抓住泽州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盘活“四块地”百千行动。

“17个行政村累计复垦凋敝宅基地400余亩,第一期交易土地指标涉及大池头村、黑石岭村、范谷坨村等6个村108.92亩,总成交价为980.28万元,除去每亩2.5—3万元的复垦成本和奖补资金外,还剩余372万元。”樊曙钰说。

“钱要花在刀刃上。”经研究,该镇决定大力发展食用菌,于是将372万元全部以入股形式注入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积极争取到省委组织部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金5%的比例进行分红。去年,又将第二期土地交易资金100万元投入园区,用于项目续建,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镇校合作,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确定了,资金到位了,但谁来运营?如何规划?怎么建设?一桩桩问题接踵而至。

对此,晋庙铺镇牵头组建了太行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遴选出有多年市场经验、政治素质过硬的黑石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小军担任董事长。

2019年10月,晋庙铺镇、太行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山西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同草底铺村、大山河村、黑石岭村等六村签订投资协议;同老百姓签署土地流转手续。同时,由山西农业大学牵头定制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以“一心五区一基地”布局推动产业振兴。

仅仅半年时间,全镇就建起了20栋食用菌种植大棚、1个食用菌生产车间、1条食用菌生产线,冷链运输车、装载机、翻料机一应俱全,300平方米的冷库准备就绪……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项目如期完工。

为破解传统农业产品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的难题,山西农大食用菌团队为产业园建设以及生产全过程出谋划策,由专家在产业园开展培训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吃住都在这里,一天也不能离开,种植好食用菌就是我的任务。”“80后”小伙儿山西农大常驻产业园区技术员王帆介绍说。投产初期,公司引进了江苏的菌棒,试种了1栋大棚、共8000个菌棒。试种期间,工作人员“白+黑”不停歇,时刻检测控制大棚内温度、湿度,做好通风、采光等各项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30天时间,菌棒长出一朵朵平菇。

平菇试种成功,给大家增添了信心。随后,张小军和王帆研究自制菌棒,完成14个大棚全覆盖,并利用冬季大棚空闲资源,探索“菌菜轮作”模式,种植了西葫芦、圣女果等。2021年,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0万余斤,圣女果15万斤、西葫芦3万斤,产品畅销晋城和河南等地,年底按照合同分红了20余万元。

延伸链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年龄大了,不适合外出务工,多亏有了这个园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今年60岁的韩社花是黑石岭村的村民,从园区投产开始,她就一直在这里干活。

如今,在拌料、转运物料、装袋、栽种菌棒等环节,像韩社花这样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

为提高老百姓的种植技术、增加收入,公司还特邀山西农大教授进行食用菌及蔬菜种植培训。

今年44岁的郭兵果经过培训后成了种植的行家里手,很快被聘为固定制员工。“过去在外面赚钱,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收入也很可观,这样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抓好平菇种植的基础上,晋庙铺镇还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工程,通过研发带动、“良种+良法”等方式,大力生产品种独特、质量上乘、绿色安全的平菇、香菇,同时优化芦笋、圣女果等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效应。

目前,园区二期项目已完成2栋菌棚建设,同时新建10座双层四季塑料大棚,蓄水池2座、废水收集池1座,绿化、硬化、排水、供电及智慧网络等配套设施,预计于今年10月完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万元,每年分红30万元,还可以带动附近村民就业。

张小军介绍,镇里决定在园区旁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有效带动运输、包装、贮藏、加工、饮食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贝贝,人人竖指赞美!”

“自从村上有了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们的很多小事都不发愁了。”“有了代办专员,真好,方便、省心。”……7月1日,在泽州县高都镇岭上村,许多村民坐在阴凉处,诉说着村里近几个月的变化。

岭上村位于高都镇东南部,距离镇里有10公里远,村民们办理的许多事项都得跑到镇上,非常麻烦。如何解决群众的难事、烦心事。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贝贝决定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少跑腿,党员多跑路。

“村里60岁以上老人有305人,70岁以上176人,平日里子女若是不在,像交水电费这样的小事,都成了难事。”张贝贝说。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村“两委”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原则,建立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专职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他们将每周五确定为“交煤气费日”,需要缴费的村民只要交上煤气卡,就可以由村便民服务代办点统一代缴,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提高便民服务能力,村里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并设置了费用代缴、打印复印、农资代购等20多项便民事项。

如今,村便民服务中心也成为全村最聚民心的地方。70多岁的张永德向记者展示了村民们自发写的一首小词——《如梦令》(新村委):“新的一届村委,生龙活虎有为。岭上焕新貌,领头人是贝贝。贝贝、贝贝,人人竖指赞美!”

“便民服务专员要坚持依法办事,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在便民服务中心的墙上,6条服务专员工作职责十分醒目。张贝贝介绍,便民服务代办事项分为困难救助、医保社保、综合服务等8大类27项具体事项,每一事项都明确了办结时限。

“如今,在村里,只找一个人、只跑一趟路,就能把事情办好。”村民韩屯金欣喜地说,以往大伙儿缴煤气费需要搭乘公交车到高都镇,跑一趟至少要花费20元的交通费。疫情防控期间,如果遇到车辆停运的情况,更是不便。“现在直接交给人家专员就行,谁能不高兴呢!”

为把便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张贝贝专门开设了微信群,群众的需求与建议可以直接发送至群内,大家共同商量、共同解决。“做基层工作,为群众服务,就要把事情想在细处,把工作干在实处。”张贝贝深有感触地说。

帮出好干部 带出好作风

——金村镇实行“导师帮带”制度小记

“没有导师的帮带,我不可能这么快进入角色,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小有成就。”作为新换届的“90后”干部,泽州县金村镇金村村党总支委员程东宁提起镇里推出的“导师帮带”制度,感触颇多。

为有效解决年轻干部经验不足、能力不强、本领不够等问题,金村镇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创新探索“导师帮带”制度,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历任党组织书记中择优选派28名干部担任导师,通过以上带下、以老带新,不断为基层治理工作“强筋壮骨”。

上任之初,程东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常感到束手无策。为此,帮带导师、金村村第一书记金建明经常带着她走进田间地头,走入群众之中,讲经验、教方法、谈体会,针对性地解决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她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身上少点孩子气,多点泥土气,这工作就好干多了。”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程东宁的脑子里。

“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办?”“在外务工人员回来未及时生成二维码又怎么办?”……今年3月初,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如何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守好疫情防控防线等问题,让程东宁一时慌了神。“那天金书记带我从下午到晚上,挨家挨户为老人们答疑解惑,得到了大家理解,取得了明显成效。”程东宁回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金建明的帮带下,程东宁辛勤努力下,全村几轮全员核酸检测非常顺利,真正实现了不落一人、不漏一户。随着时间的积累,程东宁慢慢熟悉了基层情况,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既然当师傅,就要用心用情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培养出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基层工作好青年。”金建明说。

如今,在金村镇,像这样开展“一对一”帮扶的师徒共有21对。柳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毋前,说起她的“师父”村第一书记杨志光,不禁潸然泪下。“其实,他对我的帮助,更像是父亲一般。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对一些村民的不理解,甚至破口大骂,人身攻击,杨书记给予了我很大帮助。”通过近几个月的帮带,毋前已经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并带领村“两委”班子集中拆除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违法建筑18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起这个小姑娘,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导师的帮带下,金村镇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及时理清思路,积极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个,为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个。

“小积分”激发基层治理“大活力”

“党员同志们,村里要对主街道违建进行拆除,入户走访工作马上开始,大家报一下名。”泽州县大箕镇大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闫建英在党员群里发出这样一则消息。

看到消息,20多名党员纷纷报名。刚刚调解完邻里纠纷的王秀琴也参与了进来,她和其他党员一起入户听民声,讲政策,耐心说服群众,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不到一周时间,主街道违建全部拆除。

随后,闫建英来到党员积分储蓄所,为参与入户走访的全体党员记上分。目前,大箕镇在大箕村先行先试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已推行至全镇。

不管是入户沟通,还是下地种植、除草,在大箕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红马甲”或戴党徽的党员身影,他们成了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最亮丽的风景线。

为着力破解农村党员管理定性不定量、党组织无抓手、党员无标尺等问题,推动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精准化、科学化、可量化,今年以来,大箕镇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制定《大箕镇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后备力量五个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特点,分别设定基本要求和基础分值,让各类党员“对号入座、各尽其才”。按照“一人一表、一事一记、量化积分、动态管理”的原则,统一制定党员积分存折,建立基础积分、正向赋分、反向扣分的评分体系。同时,根据每位党员现实表现,逐人进行民主评议、打分评比,促使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评有标准,从观念上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与”。

“我们推行‘服务有积分、积分有奖励’制度,党员可以通过积分来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进一步激活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闫建英说。

“党员积分制让我们有了看得到、算得清、比得着的量化指标,党员之间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现在,每个人都不甘落后,铆足干劲。”党员马小满说。

党员积分制实行以来,大箕镇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行动起来,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踊跃投身到网格化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化解信访矛盾、拆违治乱、疫情防控等工作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逐渐扩大积分制度应用范围,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也纳入积分考核范畴,以‘小积分’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箕镇党委书记牛强说。


责任编辑: 常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