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积极探索“社志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通过调动社会工作人才及志愿者两支力量,引导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高效联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社区服务提档升级,将志愿服务的“柔性力量”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刚性支撑”,使新风尚既扎根民生温度,又兼具可持续生命力。
黄城社区打造“社惠万家商居共融”实现双向共赢
钟家庄街道黄城社区坚持党建联建,围绕高品质服务型社区建设目标任务,立足辖区万达商圈、公寓楼、高层住宅小区交织分布的实际,以解决居民商户急难愁盼、迫切需求为突破口,积极链接辖区各类社会资源,成立楼宇商圈万达广场党支部,创新设立“即刻职达”就业驿站,方便居民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迅速投放简历。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运营青年夜校项目,根据青年人兴趣爱好,以专业社工带动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开设瑜伽、美妆等课程。组织女子书画协会免费为辖区居民手写近百副春联,经常举办非遗瓷盘画公益课、书画比赛;与市长跑协会组建酷走队,定期举办春节迎新跑、社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目前,社区居委先后联系合作社会组织13家,为居民提供志愿、文化、公益、教育、医疗、家政6大类11项服务,孵化培育出“伙伴计划”“志愿微光·照亮网格”等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出“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商户参与、商居共融”的志愿服务新生态。
东谢匠社区聚力老年关爱织密幸福守护网
开发区街道东谢匠社区,一场名为“爱在银龄 大美夕阳”的老年公益行服务项目正在进行,来自爱尔眼科医院、仁和疼痛理疗调理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眼科常见病咨询、筛查和问诊,也为老年人疏通经络、快速缓解疼痛。现场还有来自社区周边的公益志愿者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理发。
该项目是由街道社工站带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广泛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组织策划、招募专业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社志融合”项目,主要包含康养讲堂、爱心义诊、反诈骗宣传、文体活动等内容,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一位老人感动地说:“这些志愿者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目前,东谢匠社区成立了一支“心桥”社工服务队,组建了“书记带头统筹+6名两委成员+21名持证社工+N名志愿者”的核心团队,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将服务精准输送至居民“家门口”,让专业活力与资源保障持续赋能志愿服务。
前书院社区志愿力量+多元课程 点亮成长新路径
西街街道前书院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社区资源优势,整合辖区社会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精心打造了“书院小学堂”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孩子们假期里最温暖的“充电站”。在“书院小学堂”的课堂上,活跃着一群充满热情的守护者——书院小学的教师、兰亭幼儿园的园丁、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培训机构的专业讲师,他们组成了一支“专业+爱心”的志愿团队。课程设计兼顾“趣”与“益”,既有“巧手编花篮”“丝网花制作”等手工课锻炼动手能力,也有舞蹈课、美术课激发艺术潜能;既通过民警授课强化安全意识,也以“绿色小卫士”等活动传递环保理念;更有“春日偶成”诗歌赏析、冬至黏土创作等课程,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浸润心灵。每月一次的课堂上,孩子们在社工的精心策划以及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技能、结交朋友,家长也能参与其中,共同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新窗口。
西巷社区童心护航 返乡大学生托起快乐假期
“童心护航”是南街街道西巷社区由10名返乡大学生与专业社工组成的新团队,在社区活动室开展爱心暑托班。这个由社区搭台、大学生志愿者唱戏、专业社工护航的“社志融合”暑托模式,在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的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最受欢迎的是沉浸式职业体验课程。“小小银行家”教孩子认识货币,“微型急诊室”学习急救知识,消防站实地参观,孩子们跟着消防员学习打逃生绳结,禁毒基地的VR体验,则用科技手段筑牢防毒意识。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仅启蒙职业认知,更在孩子心中播下社会责任的种子。
从课业辅导到职业启蒙,从科学实验到安全教育,这个暑托班犹如多棱镜,折射出社区教育的无限可能。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正计划将这种‘社志融合’模式常态化,未来会引入更多专业力量,打造课后服务‘升级版’。”
“社志融合”不是简单的服务叠加,而是让每个年龄层都成为社区的共建者、共享者,构建代际共融、人人参与的社区共同体。下一步,城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推进“社志融合”联动服务新模式,拓宽受众覆盖面,让社会工作服务与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努力打造社会工作协同共进“同心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温度”与“活力”并存的实践样本。
责任编辑: 茹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