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城县紧扣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基层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与提质量、强功能、扬优势并举,推动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工作全面规范、党员骨干队伍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党建保障。
坚持抓细抓实,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落实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15项举措,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对党建标识设计制作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组织1219个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学习党徽党旗条例,对不符合规定制作使用的党旗党徽集中回收处置,严格备案管理。着力推动乡镇党建办实体运行,设置党建工作岗、纪检监察岗、宣传统战岗等6个岗位,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统筹使用人员。厘清工作职责,平均每个乡镇梳理党建办工作事项315条,将相近同类、上下游工作事项平均凝练为30项履职事项,全部绘制流程图。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调研指导+跟进评估”三位一体运行机制,通过蹲点调研、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协助各村(社区)科学谋划支部领办合作社57个。精准识别1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从班子运行、制度执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建立部领导包片、组工干部包村工作举措,同步完善防反弹机制。探索优化“空心村”党组织设置,选取4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空心村试点探索“带动式联建”“抱团式联建”两种组织联建模式。
坚持共建共治,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效能。作为第一批先行县承接完成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厘清136项县乡分歧事项,收回65项乡镇无力承担的事项,确定148项下延事项,乡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精细划分111个城市网格,压实“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充实网格力量,配备社区工作者124人、专职网格员111人,并全部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全面推行联建共建,67个单位党组织、6467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形成共建项目154个。全面排查171个住宅小区,构建“一区一档”管理档案体系。通过“财政补贴+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15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一站一特色”,提供费用代缴、课后托幼、低费理发、上门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
坚持从严从实,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纪律,落实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制度,健全发展党员政治标准负面清单,对青年骨干和产业工人、新兴领域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实行专项计划。2025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占比53.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4.5%,“三新”领域占比18.1%,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系统搭建党员教育培训平台,以县委党校为主体,在党员人数较多的法院、阳泰集团、阳城一中、县直工委成立4个分校,指导15个乡镇全部成立基层党校。高标准打造油坊头村基层治理、“一滴水”红色教育、郭峪村“千万工程”等13个实战实训基地,实训党员干部6000余人次。持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完善流动党员外出报告、流入报到制度,动态掌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引导流动党员在工作地、居住地和网络空间充分发挥作用,抓住流动党员“双节”返乡契机,通过集中座谈交流、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加大对流动党员党支部的保障支持力度,对上海、太原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拨付专项党费用于开展工作。在太原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将53名流动党员划分为5个党小组,依托会员企业搭建青年就业服务平台,为阳城籍在并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岗位;引导9名流动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一老一小”关爱、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王卫军 原凯娜)
责任编辑: 茹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