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实践|晋城陵川县秦家庄村:突出“选、合、链” 打好循环产业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23-01-11 15:45:38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秦家庄村原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的“空壳村”“穷乱村”,集体经济负债超过100万元,村级组织曾一度处于半瘫痪状态。近年来,秦家庄村主动融入市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布局,整合资金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50万元。

“三选”明方向

秦家庄村为改变贫穷落后现状,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前提,以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为基础,以选择务实管用的发展机制为关键,通过“三选”实现突围。

01.选好带头人

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致富带富能力强、产业发展思路清晰的逯江平同志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并配齐配强“两委”班子成员,有干劲、聚民心的“群雁矩阵”初见雏形。

02.选准产业路

面对村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的困境,秦家庄村依托村土地肥沃、气候温良、交通便利的独特优势,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最终从山东引进日光温室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项目,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

03.选对发展机制

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党员干部带头流转自家耕地、带头筹措启动资金、带头承包经营,成功创办350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领办成立绿尔新设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建立“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保护价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措施,对项目运营实行专业管理。

农户不仅可以通过承包日光温室大棚、流转土地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还可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三合”强动力

坚持地域相连、产业相似、人文相近原则,实行“组织、资金、资源”三整合,推动周边村庄攥指成拳、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

01.组织整合

由秦家庄村党支部联合周边8个村党支部组建联合党委,由联合党委统一规划片区集体经济发展,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方向、规划、思路,凝聚组织领导合力。

02.资金整合

按照“聚焦项目、有效整合、统筹使用”原则,变“零钱”为“整钱”,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自筹、银行贷款、上级扶持、施工方垫资等多渠道融资,整合资金2200万元投入项目建设,成功创办350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发展200亩水果采摘园。

03.资源整合

坚持“路、景、村、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合并村契机,深挖闲散土地资源,扩大项目建设空间。按照每亩700元标准同160户农户签订300亩土地流转协议,用于项目建设。

“三链”提质效

按照市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及“6+3”特优农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要求,秦家庄村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思维,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做足产业链文章,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使本村农业生产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延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致力于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加工、循环利用,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处理秸秆及畜禽粪便20万吨的垚园生态有机肥生产项目,可年产有机肥3万吨,实现设施蔬菜种植由绿色到有机的跨越。

补链。聚焦循环特色,提高生产效率,投资750万元建成2800余平方米的智能玻璃连栋大棚,引进全自动温控系统、通风系统、鱼菜共生循环系统,用于有机蔬菜和高品质水果种植、鱼菜共生循环产业示范观光等,补齐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短板,实现了提标升级。

强链。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扩大投资规模,成立山西溢绿农业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将绿尔新蔬菜大棚及采摘园、垚园生态有机肥生产车间、智能玻璃连栋大棚进行整合,成功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形成“设施蔬菜基地+有机肥生产供应+农业观光采摘”三位一体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项目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的新业态。产业园年经营性收入可达25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可增收41万元。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