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实践|晋城市城区钟家庄街道洞头村:以改革思维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9-29 16:53:53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年来,曾经的贫困村洞头村突破传统观念、传统农业的束缚,以乡村旅游、红色教育、精品民宿、休闲康养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农村改革,初步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强化党建引领

以洞头村为龙头,联合周边东武匠、西武匠、小白水、寺底村四个村成立“五村联建党委”,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方向,实现整个片区基层组织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资产资源一体化整合。

同时,调动多方力量下沉洞头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提供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和帮助,在洞头村派驻专门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从组织、宣传、文旅、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对洞头村党建基地、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农村改革进行实地调研,摸清村底、吃透村情,为高标准高质量制定洞头村整体规划奠定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

发挥规划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由市区派驻工作组牵头,邀请省级团队山西久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标准编制《洞头村乡村振兴规划》《五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2035)》,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整体定位为两个试点:

一是集体致富的试点

以完善党组织在农村基层领导为动力,以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为抓手,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以制度创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乡村振兴试点

以红色研学为载体,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国性乡村振兴示范点、内生动力充足的学习型村庄。

突出村企合作

由联合党委牵头,发挥专门工作组作用,针对洞头村连接主城区的唯一公路年久失修,最窄处仅有一车多宽的现状,市、区交通局协调,投资1000余万元,仅80多天,将3米多宽的道路拓宽到6米以上,创造“洞头速度”。针对洞头村西的白水河脏乱差、河道经常堵塞的问题,区水利局协调,投入4500余万元,完成总长度3.5公里的河道治理,形成融防洪、生态、人文为一体的景观河道。

在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引进浩翔集团,与洞头村合作成立大洞头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浩翔集团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占比70%;洞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现有建设用地和公建房屋、林地、宅基地、承包地流转入股,占比30%。

盘活土地资源

鼓励村民将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流转,通过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对闲置的建设用地、林地、宅基地、承包地“四块地”进行盘活利用,作为村集体进入市场的基础资本,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的权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将25亩建设用地及公建房屋估值作价,占股10%入股大洞头宸文化旅游公司,主要运营红色研学基地等项目,盈利后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2万元。

盘活林地

将现有1189亩林地估值作价,占股20%入股大洞头宸文化旅游公司,主要运营特色民宿、景观等项目。

盘活宅基地

将4户1600平方米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文旅公司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化经营,主要用于经营民宿和农家乐,村民每年获得租金收益。

盘活承包地

将65亩承包地流转给村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委托给慧源山庄统一运营,每亩租金600元,提供劳务的村民每年增收7600元,其余64亩承包地涉及11户与股份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采取生产托管模式集中经营“麦田景观”项目。

目前,洞头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09年“零收入”到目前的1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7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比2009年翻了3倍多。


责任编辑: 茹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