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晋城市城区自然资源局消息,该城区通过GPS精准定位、身份认定、登记建档、信息公示以及统一设置保护碑牌等措施,全区域古树名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全覆盖,明确每一株古树的管护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实现“一树一档”的动态化管理。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共同雕琢的瑰宝,是见证一方水土变迁的“活化石”。晋城市城区现有在库古树29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10株、二级3株、三级16株。这些古树中,国槐数量最多,达16株,其次为侧柏6株。每一株古树,都如同一部立体史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活文物”,近年来,晋城市城区自然资源局创新推行“一树一策”精细化管护模式,让这些承载着乡愁记忆与生态价值的绿色生命得到科学、系统的守护。
针对不同古树的生长状况、立地条件和健康隐患,城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会诊”,量身定制保护方案。通过实施清腐修复、树洞封闭、病虫害防治、树干支撑、设置围栏等差异化养护措施,真正落实“一树一策”精准呵护。区政府专项拨款保障保护经费到位,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城区已完成27株古树及后备资源的保护工作,为每一株古树设立保护碑牌,签订保护责任人,负责日常巡护和动态监测,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特别是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城区率先为所有在录古树购买了古树名木保险,为这些绿色瑰宝的生长安全增添一道坚实的风险保障。
古树保护,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责任。晋城市城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保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守护好这些凝聚历史与自然的生命印记,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城市文脉作出更大贡献。(记者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