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沟通“连心桥” 跑出政务“加速度”

城区出台营商环境创优提升若干举措

发布时间: 2025-09-15 09:39:10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日,城区出台营商环境创优提升若干举措,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和办事群众关切,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全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政企联动搭建沟通“连心桥”。聚焦解决企业诉求,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平台,精准转派、闭环解决企业群众诉求,让企业遇到问题“有地方说、找得到人、办得成事”。畅通政企交流,开展政企座谈会、合作交流会、民企大讲堂等活动,全年不少于20次入企走访调研,及时了解、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助企纾困。拓宽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持续推进“两不一欠”治理工作,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监管问责机制。推进“啄木鸟”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联动“协调驿站”反映窗口、政务服务“好差评”等渠道,广泛收集梳理发现问题,实行清单管理,建立问题台账,及时跟踪反馈,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

审批提速跑出政务“加速度”。围绕便利经营主体准入退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市场准入、企业注销等“一件事”改革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持续深化“极简审批”模式,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立项阶段各环节集成办理,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出证。提升纳税便利度,对目标纳税人“一对一”推送各类宣传和提醒服务,打造“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征纳互动“智税云厅3.0”新模式。优化涉企审批,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涉企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电子档案网上查询。构建政务服务“六办”模式,通过掌上秒办、自助快办、就近好办、窗口帮办、专员代办和上门暖办等方式,做到改革成果让企业和群众可感可及。

柔性监管营造良好“新环境”。设立“企业安静期”,对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等重点企业,每月设置20天“企业安静期”,营造“无事不扰”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在餐饮、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综合监管一件事”,统筹“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柔性执法,更加注重企业微观感受,依托行政检查对当事人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督促引导当事人积极整改,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要素保障筑牢发展“硬支撑”。加强融资支持,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用好用活信保基金、应急周转金等政策,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策支持,推广应用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抓好《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推进涉企政策文件“应发尽发”、事项“应上尽上”、奖补资金“应兑尽兑”。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 开展重点产业人才招引专场宣介活动,吸引对口人才汇聚城区。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推进高新技术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持续推动资金、技术等创新元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法治护航激发企业“新潜能”。精准提供法律服务,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和“合规体检”,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和律企结对服务,持续推进法律援助“区域通办”服务,实现法律援助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深化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推行“一案一分析”制度及检察提前介入机制,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程序,创新“活封活扣”柔性措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健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一体推进立案、多元解决纠纷等司法协作,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建设。推进破产审判与企业救助深度融合,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破产案件,强化救助企业与破产出清并重,合理运用破产重整、清算制度,促进有价值的危困企业再生。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政府招商引资承诺合法性审查,认真执行合法性审查流程,确保政府承诺合法性,有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