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城,万物竞秀,生机盎然。从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到绿意葱茏的美丽乡村,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这座古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阳城县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千万工程”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三维发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强引擎”
经济发展“加速度”
走进凤城镇新建水村社区农贸市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塔吊、吊车旋转不停,有序作业;运输车辆有条不紊、往来穿梭运输物料;工人师傅们忙着安装地基挡板、捆扎钢筋,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该项目是凤城镇2025年招引落地的项目之一,于4月份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8亿元,占地面积约26.41亩,建成后可容纳200多个商家入驻经营,全力满足群众“菜篮子”“油瓶子”“粮袋子”需求。
今年以来,阳城县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成立“双组长”负责制,出台《2025项目建设攻坚年实施方案》,聚焦“三个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九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各乡镇明确“一镇一主导产业”,各村谋划“一村一产业项目”,形成全域联动、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北留镇皇城相府文体中心新建项目便是缩影——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串联旅游资源,为皇城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从审批到施工,县里派专班全程跟进,难题不过夜。”该项目部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当地“五个一批”活动下的服务实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阳城县滚动实施产业项目,聚焦投资、开工等五大指标,推动能源革命、陶瓷产业等项目加速落地,新开工项目56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3%。一幅以项目为笔、产业为墨的发展画卷,正以塔吊为尺、汗水为砚,在濩泽大地上渐次铺展。
“千万工程”焕新颜
乡村振兴绘新卷
盛夏的润城镇上伏村,古色古香的门楼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石板街巷整洁如新,民居院落错落有致。这幅“富村山居图”,正是阳城县深化“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阳城县立足“一核四带十片区”规划,实施“1421”工程,2024年重点打造10个精品示范村、60个提档升级村。在樊溪河畔,北留片区与润城片区的村落正“点线面”联动:润湖公园的碧波、古渡码头的石阶、洎水湾的慢行步道,串起“富村山居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茱萸湾度假区、董封画家圪塔等景点各展神韵,形成“一村一韵味”的全域景观带。
在寺头乡电商产业园内,网红主播每日直播带货,蚕桑深加工产品通过5G网络销往全国,乡村e镇运营至今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蚕桑乡村e镇运营以来,累计完成直播带货销售额18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总额3500余万元。每天我们这里都有几十位网红进行直播。”乡村e镇项目经理杨红凯介绍。
产业兴则乡村活。阳城县设立5000万元蚕桑、1亿元文旅康养、2亿元陶瓷产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畜牧扶持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336个村(社区)中的301个村(社区)已有产业项目,覆盖率近90%。从东方古堡廊带的青砖黛瓦,到沁河岸边的稻田蛙鸣,一幅“百村共富、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图景,正随着千万农民的笑脸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破圈出”
山水赋能“客如潮”
“各就各位,出发!”今年“五一”,洎水湾首届桨板SUP公开赛在润城镇火热开赛,百余名选手劈波斩浪、挥桨逐梦,在青山绿水间上演“速度与激情”,吸引数万游客围观。这场“体育+文旅”的盛宴,是阳城创新业态的又一力作。同期,全县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1万人次,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同比增幅均超15%。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阳城县坚持“文化铸魂、旅游为体”的深度融合。项目提质:完成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文旅康养提质工程,推出“六色研学课程”“七彩精品线路”;品牌破圈:启动电视剧《阳城郡》剧本创作,举办艺术采风活动,受到山西省美协副主席赵际滦等名家点赞;业态创新:桨板赛、古堡夜游、非遗市集等新场景持续“圈粉”,“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消费体验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阳城县始终坚持文化铸魂、旅游为体、文物为基、融合为要,深度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将投资29.81亿元,重点推进17个文旅项目建设。高站位推动皇城相府品质提升、洎水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蟒河茱萸湾大景区建设、析城山景区开发建设等四大精品片区建设,着力打造神话阳城、古堡阳城、红色阳城、康养阳城、悦动阳城等五个子品牌,高格调塑造“悠然阳城”大品牌,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向“留量”跃升。
从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到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再到文旅融合的“破圈出彩”,阳城,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常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