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城县出台高质量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从现在起至2027年,全面实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城段沿线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完善慢行、景观、服务、信息配套系统,做实做细“交通+”“旅游+”文章,逐步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打造全域旅游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路网结构,提升管养水平。快速推进新增的西蟒旅游公路、析城山片区旅游公路、润城片区旅游公路建设任务。对已完成的旅游公路进行“回头看”,排查全线公路质量;深入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完善护栏、标志标线、防护警示、视线诱导等安防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公路安全水平。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旅游公路沿线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对,营造安全良好的出行环境;加强旅游公路日常养护工作,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工作。
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布设慢行道、驿站、营地、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对具备条件的驿站、营地进行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建设5G基站7个(第一批),旅游公路沿线通信网络信号有效覆盖;拓展交通枢纽节点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联程联运、定制公交专线等综合服务,完善县域旅游集散网络;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五级公交运营体系,优化线网,实现功能互补、换乘便捷;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推出多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优化路域环境,提升人居环境。以“路景村业”融合为指导,通过分类整治、生态优化和设施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公路沿线景观,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引导村民创建“美丽庭院”,推进森林乡村的建设。维护好旅游公路沿线原有自然景观、乡土景观和文物古迹等,提升路域景观整体性、特色性。
优化信息共享,提升智慧水平。深入推进数智赋能,优化“域通濩泽、悠然阳城”智慧平台服务功能,建成集天气情况、线路、酒店、票务预订等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平台。
重塑文旅生态,激发消费活力。完善产业要素体系,结合阳城特色美食、文物、地标等,建设美食街区、风味特色街区,构建特色餐饮体系;提档升级旅游产品业态,将历史文化名城、文旅康养集聚区、传统村落等再升级,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绘制文物地图,提升阳城故事传播力与影响力;扩充沿线消费业态,推动在旅游公路沿线重要景区景点、交通枢纽及流量较大的驿站、营地、加油站等节点,建设一批集游客服务、业态集聚、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化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游客消费便利化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如茱萸、蜂蜜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沿线村庄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农事体验、帐篷经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
部门监管协同,构建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执法监管,健全投诉机制,提高问题诉求处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关注网络舆情导向;加强信用联合奖惩,大力推进旅游交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营造公平有序、安全稳定的旅游出行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
搭建成长平台,激活创新动能。通过座谈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等方式,选拔文化旅游相关人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组织民宿产业、冰雪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餐饮业等高素质人才开展技术培训,做好人才使用、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定期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升各层级专业骨干能力素质,为提质增效工作积蓄人员力量。
同时,为了高质量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将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健全“政府主导、交旅农协调、部门(乡镇)协作”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优先将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列入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审批服务部门纳入审批“绿色通道”,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全力保障建设用地需求,财政部门要探索多元融资渠道,争取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电力部门要完善配套电力设施,做好沿线用电保障,确保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提质增效行动落到实处。(太行日报 常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