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经验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近年来,阳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统筹研判、精准定位,提出了“一核四带十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的“千万工程”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阳城样板。
在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走实乡村振兴路径实践中,县委、县政府精准把握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的乡村发展逻辑,按照全市“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要求,提出“千万工程”三合一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确定“一核四带十片区”总体思路,提出实施“1421”工程,2024年重点打造1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6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
从群众最急迫的需求和制约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2024年,阳城县坚持一村一策一图,突出主题特色,重点打造东方古堡廊带10个精品示范村。位于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北留片区和位于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的润城片区的10个精品示范村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全链条要素整合,因地制宜、精雕细琢,点上增景、线上增色、面上增绿,以项目化建设整体推进环境品质提升,实现美村与富村差异互联、生态互融、业态互补。随着润湖、古渡、洎水湾缓洪区、华阳山森林、紫微山森林五大生态公园和沁河先行区段慢行系统工程的建成,打造出了具有东方古堡韵味、南太行风情的“富村山居图”。同时,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通过环境整治提升,茱萸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水墨横河片区盘亭古街、董封画家圪塔写生研学基地实现一线一主题、一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点一风景,农村人居环境蝶变升级,美丽乡村气象万千,一幅“百村向未来、万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百村千面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此基础上,阳城县还坚持群众视角,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在全域共兴、全域共富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让广大农民持续就业增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县里支持特色产业、每个乡镇都有主导产业、村村都有产业项目”思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设立5000万元蚕桑、1亿元文旅康养、2亿元陶瓷产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畜牧扶持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336个村(社区)中的301个村(社区)已有产业项目,覆盖率达89.6%。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千万农民的持续增收,也助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陈海战 白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