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

发布时间: 2025-09-11 08:24:59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你点我采  扫码填写点题内容  邮箱:sxrbdzdc@163.com

开栏的话
  为弘扬党报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顺应互联网时代互动传播趋势,回应读者与受众的关注、关心和关切,今日起本报“你点我采”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栏目取“你点题、我采访”之意,这是全媒体时代山西日报新闻采编工作持续走好群众路线、转作风改文风具体举措之一。
  栏目将主要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解读,各行业最新改革开放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服务政策解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举措解读等内容。您关心、关注、牵挂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采访的选题。党报记者会带着您的关切深入采访,尽可能地将“答案”呈现于报端、网端,让党报新闻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希望我们的报道选题有您的“声音”,期待您的参与。敬请通过邮箱sxrbdzdc@163.com或扫描二维码“点题”。
  有些地方领导不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好不容易把项目引回来了,却发现因缺水而导致工程无法上马,难道这就不可以变通吗?

——山西日报读者李先生

像土地红线、环保政策不可逾越一样,水越来越成为做规划、上项目、建新城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四水四定”原则,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就是要把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内,既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一位县水利局局长向记者诉苦,有些县领导很少考虑用水指标,一旦有了新项目,就让水利部门想办法,向上级争取。用水指标是固定的,超采地下水又是违法的,凭空不会变出用水指标。
  为什么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城市发展的边界不只有土地红线的限制,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约束,那就是用水总量指标的控制。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也不是没有天花板,可以无限扩容,同样受到用水总量的制约。
  前些年,我省在晋中市榆次区建设大学城,11所高校20多万师生的用水如何解决,在距大学城50多公里外的寿阳县西草庄村,水利部门提前布局建设库容1.12亿立方米的松塔水库。水支撑成为城镇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以水定地?产值高需水多的经济林和蔬菜种植,也不是可以无限扩大,我们既要让农民增收,又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让良田成为粮田,还要考虑水的制约因素。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方式,走节水型农业之路,采取管灌、喷灌、水肥一体化、集雨保墒等节水措施。
  为什么要以水定产?办企业上项目,我们考虑的多是污染指标还有没有,环评能否过关,但用水指标也是一道紧箍咒,在许多人的眼中,它还不是带电的高压线,但越往后看,它越来越成为不能突破的红线。
  上世纪80年代,年产120万吨氧化铝的中铝山西分公司落户河津,而不是铝矾土矿所在地孝义,除了周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津地处黄河和汾河交汇处附近,作为高耗水的电解铝项目,在富水区建厂是优先的选择。
  山西作为“华北水塔”,桑干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等发源于此,但水都流到了河北、河南,山西能用的有限。山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是全国的六分之一,煤长水短、十年九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把“节水优先”放在首位,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我省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85亿立方米,平均到每个县区的用水指标大致为7000万立方米,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一个地方,用了多少,还有多少,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心中应该有本明白账。如此,我们招商引资、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发展农业灌溉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会少走弯路。(本报记者 米厚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