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重点产业链如强劲动脉搏动不息,一个个特色专业镇如璀璨明珠交相辉映,一片片产业集群如活力森林蓬勃生长。作为我省推动转型发展的坚实抓手,产业链、专业镇、产业集群“三大平台”正成为三晋大地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不断为塑造竞争新优势、锻造发展新长板注入澎湃动能。
强链聚能,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今年4月,吕梁市正式获批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广东城市群,是我省唯一入选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业内人士认为,这对我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氢能产业链是我省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吕梁市勇担牵头重任,把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出台15条硬核支持措施,设立每年至少1亿元的专项资金,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吕梁已形成7.6万吨的制氢产能,建成投用11座加氢站,年产3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及配套核心零部件生产线和1万台电堆及配套膜电极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我省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精心培育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碳基新材料等16条重点产业链。通过梯度培育机制,打造了以41户链主企业引领、102户链核企业支撑、289户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的“雁阵”格局。
聚焦“传统、特色、专业、优势”等特点,我省梯度培育形成了“24+128”省市专业镇发展格局,构建了“省级示范引领、市级成长壮大、县级培育挖潜”的三级培育工作体系,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近180万人,成为新型工业化破壁前行的“先锋力量”。2024年数据显示,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与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6.2%和13.9%的强劲增长,“新三样”产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动能澎湃。
7月24日,省工信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西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原平市煤机产业集群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截至目前,我省已认定3批共1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记者了解到,我省持续深化“群链融合”,因地制宜打造支柱型产业集群,先进材料、现代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消费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群跃上千亿台阶,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潜力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定襄法兰、混凝土外加剂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提质增效,一个群链深度融合、产业错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专业镇突围,传统制造焕发“硬核”新生
在“三大平台”战略引领下,我省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镇正以硬核实力,书写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篇章。
定襄县,从明清年间打铁铺的炉火中走来,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和全球重要的法兰出口基地。通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定襄法兰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产品档次、生产效率和钢材利用率显著提升。2024年,其产值突破170亿元,占据全国法兰出口总量的30%。新华·定襄法兰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二季度风电法兰价格持续上扬,较一季度末上涨8.10%,同比上涨18.83%,同期指数样本监测企业风电法兰销量同比激增57.34%,产业活力蓬勃迸发。
作为全国钢模产业重镇,文水县钢模板产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高端钢模装备市场稳步拓展。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近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彰显强劲动能。尤为瞩目的是,数控激光设备的普及带来了“双降双升”的革命性变化:人工数量与误差率大幅减半,生产效率与利润成倍跃升。文水正从传统钢模制造基地,向闪耀着科技之光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华丽转身。
怀仁市汇聚118家陶瓷全产业链企业和5.6万从业者,精心编织“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的产业经纬。每年,27.9亿件承载怀仁温度的日用陶瓷流向人间烟火。伴随技术进步与市场拓展,“怀仁陶瓷”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向“新”而行,锻造高质量发展新长板
三大平台的协同发力,不仅在于当下增长数据的亮眼,更在于其为我省长远发展塑造的新优势、锻造的新长板。
从吕梁氢能的科技“双引擎”拉动,到文水钢模以智能装备实现效率利润倍增,再到定襄法兰借力数字化实现工艺升级,创新始终是贯穿“三大平台”发展的灵魂。它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源泉。
在“群链融合”战略下形成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生态,大幅提升了区域产业整体韧性与竞争力。无论是超三千亿级的优势集群,还是破千亿的新兴集群,都通过内部协同、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成本,放大了规模效应,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坚实堡垒。
专业镇的蓬勃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更成为擦亮区域品牌的金名片。万荣外加剂专业镇构建了涵盖338项标准的标准体系;永济机电专业镇牵头制定风电国际标准,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定襄法兰、文水钢模向智能装备的品牌跃迁,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山西制造”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吸引投资、拓展市场注入了强大的“软实力”。
三晋大地上,“三大平台”正以“雁阵”之姿,引领产业新军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升。前路虽远,行则将至。当创新引擎持续轰鸣,当集群效应日益彰显,当区域品牌熠熠生辉,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必将在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中,锻造出支撑未来发展的更强韧、更闪亮的长板。(本报记者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