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有关部门实践锻炼,既是架起省市协同联动的“连心桥”,也是搭建干部成长成才的“登高台”,更是畅通人才交流的“快车道”。
为用好用足上级政策、持续畅通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的渠道,今年我市在干部实践锻炼“五大行动”中,精心选派发改、工信、卫健、住建、交通、应急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型干部,到对口省直厅局开展跟班学习。半年的实践锻炼中,年轻干部们带着地方经验与热忱融入全省大局,通过沉浸式学习推动省地在业务协同、政策落地、资金争取等关键领域实现精准对接,确保上级业务部署与我市实际需求高效联动,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发展实效。
拓维:借高位平台 “补认知”
到上级部门实践锻炼,让我市年轻干部们学会了用“望远镜”看问题。他们近距离接触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了解各项工作的长远布局与深层逻辑,逐渐褪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此次实践锻炼中,市公建中心干部李彦被“上派”至省住建厅房产处。
初到省住建厅房产处,李彦便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房地产市场调控及监管、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这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让他每天都能接触到群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群众所需、所感、所求。
在参与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中,李彦发现,业主反映的物业违规收费、公共收益不透明、服务履约不到位等问题反复出现,这些矛盾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突出痛点。在厅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李彦和同事们开始系统梳理案例,分类汇总群众反映的核心诉求,着手制定物业企业正负面清单。
为了让清单既合法合规又贴合实际,李彦开启了“沉浸式”学习模式。他逐字研读《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主动向省厅法规处的专业人士请教,确保每一项条款都有上位法支撑;他反复核对数据,把违规收费、侵占业主利益等行为明确列入负面清单,划定不可触碰的“红线”;同时,将党建引领服务、公开公示信息等优秀做法纳入正面清单,为物业企业指明提升方向。
这段经历,让李彦对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感悟。在省厅,他亲眼见证每一项政策出台都要历经 “溯源上位法—结合实际调研—多方论证完善”的闭环流程。起草文件时,省厅房产处领导总会强调“政策要有法理依据,不能凭经验办事”;修订《物业管理条例》时,团队反复研讨,让行业管理有章可循。这些工作日常都让李彦明白,依法行政不仅是规避风险的保障,更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此外,作为我市与省厅之间的“桥梁纽带”,李彦始终牢记职责,不仅把我市房地产调控的优秀经验上报省厅,为全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而且还把省厅的法治理念、系统思维带回晋城,推动我市在“好房子”建设、物业提升中对标先进。“实践锻炼结束后,我要把省厅的好做法、好经验融入日常,用制度规范工作,用法治保障民生,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检验。”李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践行:以责任担当 “练真功”
上派至省直厅局的年轻干部们,并未止步于“旁观者”“协助者”的角色,更没有因陌生环境而畏难退缩,而是迅速找准定位、主动融入,成为各岗位的重要力量。
5月初,市卫生健康委副科级卫生健康监察专员李星辉踏上了赴省卫生健康委的实践锻炼之路。从人事处到疾控局,半年的实践锻炼时光里,她以空杯心态勤学实干,不仅在专业领域交出亮眼答卷,更在视野格局与综合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
初到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李星辉的专业背景便派上了用场。作为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李星辉参与了“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工作。“近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以人才融通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中特别提到要深化医工协同创新,我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李星辉告诉记者。
带着这份使命,李星辉从需求摸底起步,协助组织召开医工融合座谈会,明确发展需求;参加省卫生健康委-太原理工大学医工医理结合“双聘”工作对接座谈会,反复打磨省卫生健康委与太原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次征求双方意见并修改完善。7月18日,签约暨双聘仪式圆满举行,省卫生健康委与太原理工大学正式牵手,两家试点医院也同步与高校达成合作。双向互聘46名专家学者,发布慢阻肺及尘肺病器官芯片研究等6个首批合作研究方向,共同建设“医学交叉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为全省医工融合树立了鲜明导向。
“从需求摸底到平台挂牌,再到达成战略合作,每一步都需要统筹思考、主动探索。”这段实践经历,让李星辉对省市工作的差异有了深刻体悟。她告诉记者,市级工作多侧重政策执行与落地,而省级层面更需统筹全局、创新谋划。而这种全局思维的转变,让她在协调省市、市市以及与国家级专家的联系对接中更加得心应手。
7月底,李星辉轮岗到疾控局。她快速切换角色,参与制定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行动方案,对接10个相关厅局完成会签,还投身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处置、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山西)培训拉练、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方案完善及培训等工作,在实战中锤炼规划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
半年的淬炼,李星辉不仅收获了人才评价、医工融合、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更学会了省级部门规范高效的工作方法和谋篇布局的系统思维。作为桥梁纽带,她不仅把省级政策制定的初衷带回市级,助力本地政策落实,还积极为我市争取资源支持,推荐国家级专家为本地干部授课,将市级优秀经验反馈给省里,实现上下协同共进。
如今,李星辉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归岗位。她深知,这段上派经历是宝贵的财富,未来她将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转化为工作实效,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赋能:携成长硕果 “建新功”
上派锻炼,让我市年轻干部在更高平台汲智赋能、补齐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的短板,淬炼担当实干的“硬脊梁”。这种思维转变为他们今后在岗位上担当作为、破解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市发展注入了更具长远眼光的新生力量。
在省发改委实践锻炼的市发改委区域合作交流中心干部李文昊对省发改委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印象非常深刻。“项目审批上,他们秉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认真研究项目落地的必要性及合规性;在资金争取上,深入学习上级资金的申报要求及适配范围,做实资金拼盘,为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半年的实践锻炼,李文昊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表示,将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成为更优秀的发改人,为晋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工信局(国资委)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赵忻在省工信厅实践锻炼期间,深刻体会到省厅于大处着眼、于细处着力的工作风格,学到了许多可借鉴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处室协同中善用书面提醒保障任务落实的做法,为我今后工作中优化协同、强化督办提供了清晰思路。”赵忻表示,他将把实践锻炼所学所获认真转化,让省厅的优良作风和有效方法,真正落脚于机关党办的工作实践中。
实践锻炼期间,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干部崔庄鑫参与制定了省应急厅的专家管理使用办法,并主要负责沟通对接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家,配合各个处室完成督导检查以及项目审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崔庄鑫深刻感受到了上级机关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业务能力上,更彰显于工作作风中。“在重要时期重要节点,省厅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都站位更高,考虑更加全面。”崔庄鑫表示,这些都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的工作能力,他将把这些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不辜负这段宝贵的历练时光。
半年的上派实践,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更是一场能力的淬炼。我市的年轻干部们带着初心赴任,满载经验归来,既补齐了自身发展的能力短板,又搭建了省地协同的沟通桥梁。如今,他们正带着从省直厅局学到的系统思维、务实作风与创新方法,重返各自岗位。未来,这些经受过实践磨砺的“生力军”,必将以更宽视野、更强本领、更实担当,把实践锻炼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效,为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走在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城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窦育瑶 陈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