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新篇

——全市五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3-09-12 10:32:00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

过去五年,是晋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昂首阔步的五年,也是全市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在聚焦主业中砥砺担当,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全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木长必固根,立事先立心。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市上下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坚定“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谋划工作把握政治方向、选人用人坚持政治标准、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注重政治吸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全覆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专题轮训,累计开办各类主体班、培训班160余期,完成培训3.5万人次;“领导干部上讲台”“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累计开展10万余场次,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更加扎实、信仰之基更加牢固。

——深化党内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抓好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培训,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带头讲授专题党课3万余场次。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持续推进党性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先后提档升级阳城陈廷敬纪念馆、沁水南阳抗大太岳分校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电教片《长江支队》获得中组部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

从严从实

建强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道,首在择人;治国之道,重在治吏。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一切出于公心选干部、为了事业选干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树牢鲜明导向选干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坚持事业为上,以事选人、因事择人,明确有魄力敢担当、有本领能担当、有智慧会担当的“狮子型”干部和有定力能吃苦、有口碑能奉献、有韧劲能负重的“老黄牛型”干部标准,大力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凭发展论英雄、比贡献定位次、看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更加鲜明。

突出实践锻炼育干部。紧紧围绕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坚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放到艰苦复杂地区磨炼,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通过集中选派、跟班学习、轮岗交流等方式,注重跟踪培养、全程培养,有的放矢开展实践锻炼。累计选派1200余名干部到转型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一线实践锻炼。

聚焦严管厚爱管干部。精心抓好省委巡视组及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反馈组织人事工作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持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出台《开发区干部管理办法》《乡镇党政正职任期内调整的基本原则》等制度,干部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统筹用好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三项机制”,旗帜鲜明鼓励担当作为、宽容干事失误、鞭策停滞不前,连续5年推选担当作为干部506名,连续3年召开“抓落实、当表率、见行动”表彰大会,常态化选树宣传“两型”干部、身边榜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氛围,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突出实干实绩用干部。围绕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在重点任务、重要工作、重大项目中发现、识别、考察干部,充分发挥考核知事识人作用,构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县乡街四类差异化考核+单位个性化平时考核”的“1+4+N”考核体系,定期开展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精准评价干部实绩。近年来,围绕“1+5”现代产业体系、四大牵引性工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等中心工作和关键节点,培养选拔能干事、敢担当、有实绩的干部80余名,择优582人纳入“两型”干部库。

强基固本

夯实坚强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降低9.4岁、10.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比上届提升50.9%、40%。

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树亮品牌,全面达标”专项行动,精心打造100个示范点,有效带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率先将星级化管理范围扩大到村(社区)“两委”干部,2023年,对1469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评星定级。

积极创新“四联并进”组织联建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打破区域、行业、系统堡垒,探索形成“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的“四联并进”组织设置模式,打造阳城县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5村联合党委、陵川县丈河片区“1企+10村”联合党总支等示范典型。

推行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成立34个社区党委,38个社区党总支,92个社区党支部,组建1171个小区党组织、8583个楼栋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深入推进“两个覆盖”,采取独立组建、企企联建、行业共建、派驻组建“四型组建”方式,立体化推动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取得新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866个,全市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业态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5.09%、86.99%、91%,党的工作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聚焦强组织、抓队伍、提能力、建网格、促发展、强阵地、重激励、建机制、严考评、强保障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全面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在77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明确执法编制743个,取得执法资格证776人,在全省率先实现“支部建在队上”;建立十项基本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下沉执法+实操指导”,指导乡镇行政检查4389次、处罚136次、强制12次。

加强网格治理,构建“1+7”制度体系,即《关于开展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网格员选聘、职责、管理、考核、培训、薪酬、专属网格等7个具体意见;完善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六步闭环”工作机制;精准划分网格4650个,其中专职网格1163个、农村网格2405个、专属网格108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000余名,选派1206名干部脱产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参与网格治理,推进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全面推广新建型、城中村型、老旧型、单位型、城郊型“五类网格”服务管理模式,确保职责清晰、运转顺畅。

坚持党建引领破解物业管理服务难题,在全省率先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出台物业管理条例,通过单建、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全市348个物业企业和1045个物管会(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入市场主体统一盘活运营社区闲置资源、收益反哺用于物业服务,市级21项物业管理权限下放街道社区,全市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使用事业编制落实“1村1名大学生”招聘计划,采取“减上补下”“县编乡用”“专编专用”等方式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市县乡三级累计整合1396个事业编制,指导6县(市、区)招聘1552名大学生到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域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持续开展“清化收”行动,推动237个村化解债务100万元以上、新增资源收费1.1亿元;积极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探索总结利益联结“六项机制”,推动全市1548个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2.5%,6个村被评为全省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先进村”。

聚才汇智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高、结构逐步改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快引才聚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调整优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晋城市创优高质量人才生态若干举措(试行)》(人才新政“20条”)和一系列配套实施办法,对人才在晋城工作提供科研经费、创新平台、生活补贴、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深入开展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与164所省内外高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638个,开展836次对接活动,组织2万余名高校学子前来研究研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柔性引进院士6人、博士206人、硕士40人,转化科技成果39个,激光器芯片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开展“引凤兴晋·城就未来”主题宣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签署13份战略合作协议,达成49个合作项目、17个合作意向,与1328名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引凤兴晋”成为晋城柔性引才新名片;开展“七个一批”引才活动,从北京、重庆等地柔性引进97名高层次医疗人才。

同时,我市加大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育,重点聚焦光机电等产业发展,依托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技师学院,校企商定开设对口专业、组建师资队伍、开展联合招生,定向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紧缺技能人才。2018年以来,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由24万人增加至43.84万人,技能人才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由16.7%提高到34.15%,全市技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得到显著提升优化。

潮平岸阔东风劲,扬帆启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不断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 李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