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际结对帮扶工作在全国东西部协作示范培训班和全国协同推进中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做经验交流;陵川县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报送中办、国办,在全国宣传推广……近年来,市乡村振兴中心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履职尽责、积极推进,把党建工作放到乡村振兴实践中进行思考、谋划、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了脱贫群众致富增收。
区域协调发展奏出共同富裕“交响曲”
我市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六县(市、区)中,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个县(市)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排在全省前10位,但陵川县作为省里确定的唯一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短板。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为此,市乡村振兴中心党支部立足实际,聚焦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县际结对帮扶机制,在原来“三帮一”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四帮一”,即由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结对帮扶陵川县的县际结对帮扶模式,形成市域内各县(市)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针对陵川县可用财力不足的情况,结对帮扶的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三个先行示范县每年帮扶资金5000万元,沁水县作为整体推进县每年帮扶资金3000万元,过渡期内4个县预计拨付资金5.1亿元,助力陵川县发展。
“帮扶不是单纯地解决资金难题,还要深入参与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市乡村振兴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刘黎晖说,中心党支部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将县际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市对县差异化考核指标,既考核资金拨付情况,又考核项目建设情况,目的就是督促结对帮扶双方同向发力,共画“同心圆”。
在多方见证下,高平市结对帮扶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年产牙膏、面膜等产品80余万件,茶类、啤酒630吨,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50多个村集体增收。泽州县结对帮扶“双创”基地提标建设项目,先后助力6730余名劳动力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00多万元。阳城县结对帮扶城南小学建设项目,新增小学学位1620个,有效缓解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户、监测对象“上学难”问题。沁水县帮扶衡水村精品民宿提升项目,增加经营主体20多个,文旅康养综合收入达2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累累硕果让市乡村振兴中心党支部书记白军龙感慨万千,“区域协调发展使陵川县步入快车道,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演奏出了具有晋城特色的共同富裕‘交响曲’”。
“一方庭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去年年底,泽州县柳树口镇张八村林兴顺种植的苹果没有卖完,他和附近村庄其他几位种植户把剩余的几百箱苹果储存到了政府刚建成的冷库里。“今年春节期间,那些苹果不仅全部售空,还卖了个好价钱。”林兴顺高兴地说。
据北寨村党支部书记林阳洋介绍,去年,柳树口镇北寨村、南庄村等7个村积极响应县里发展庭院经济号召,在房前屋后、村头村尾的零散、闲置空地种植了苹果树、樱桃树、中药材等市场前景好的作物品种,而冷库建设资金中的70万元,正是来自庭院经济市级示范村的奖补资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市乡村振兴中心党支部认真落实中央、省级关于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要求,秉承“强产业、美庭院、促增收”理念,结合本市实际,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晋城市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标准(试行)》《晋城市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同时,立足各县(市)不同资源禀赋,探索打造了“庭院+特色种植”“庭院+特色养殖”“庭院+特色加工”“庭院+休闲旅游”等多种模式,丰富庭院经济业态。派出督导组驻县点对点对庭院经济项目的产业发展情况实地指导,及时解决项目运行时产业发展、销售渠道等问题和农户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时刻关注庭院经济发展情况的市乡村振兴中心党员吴宏用一组数据为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成果。目前,我市累计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26396户,覆盖5个县(市),34个乡镇,319个村。其中特色种植18600户、特色养殖5576户、特色加工243户、特色旅游4093户、生产生活服务1102户,其他37户;培塑庭院经济产品品牌21个,开展培训次数378次12572人。
从“5”到“N”织密防返贫“兜底网”
沁水县固县乡元上村脱贫户赵建明今年给自己养的蜜蜂投保了蜂业综合保险。2月13日,保险公司接到了他的报案,称其养殖的意大利中蜂因患传染病造成120余箱蜜蜂全部死亡,损失过半。
在随后展开的理赔中,赵建明发现理赔手续复杂,理赔款年末才能到账,但其眼下急需资金后续发展生产。了解到其困境的县乡村振兴部门赶紧向上级部门反映。
5月13日,市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人员张明静等入户走访查勘,并与县乡村振兴部门形成统一意见,用“1+N”防贫综合保险理赔(最高赔偿限额2万元),超出未赔付的部分由蜂业综合保险理赔,同时协调承保公司立即对该户定损理赔。5月20日,2万元理赔款到账,赵建明随即又购买了50箱蜂种。
事后,刘黎晖告诉记者,如果一开始赵建明就启动“1+N”防贫综合保险理赔,也是这样的速度为他迅速理赔。
“1+N”防贫综合保险前身是2019、2020年在全市实施的“1+5”脱贫(返贫)综合保险,随着险种的不断增加发展为“1+N”防贫综合保险。其中,“1”是指防贫保障保险,“N”是指包括人身意外救助保险、补充医疗救助保险、农业保险、家庭财产险、农产品价格险等险种的综合保险。保障对象涵盖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人口。保费由市县财政资金按比例全额补贴。
记者了解到,去年“1+N”防贫综合保险共申报案件1868件,结案1864件,理赔人数2058人,理赔金额850.27万元,理赔率85.55%。
白军龙欣慰地说:“‘1+N’防贫综合保险紧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多维度、全方位提高了他们化解自然风险、抵御市场风险、防范突发意外的能力,不仅让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栗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