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3-15 08:48:59 信息来源: 新华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刘健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灼灼芳华景色荣。中共二十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自信豪迈,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携手中国共筑和平、共享发展、共赴未来的壮阔前景。

温暖世界的信心和定力

“中国树立了榜样,给了我很多启发。”贝宁总统塔隆日前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中国道路、独立自主和善治激励着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国榜样”表明,发展是各国都可以努力实现的。

世界高度关注,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将如何发展?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加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从粮食安全到“绿水青山”,从制造业升级到农业现代化,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同代表们共商国是,核心话题就是“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8日,高铁列车从湖南省首条智慧高速——湖南平江(湘赣界)至益阳高速公路上方驶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有力引领,引发采访两会的外媒记者高度关注。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看来,中国经济治理之道和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全球价值,不仅可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发展经验。

有方向的笃定,也有行动的笃实。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项项工作部署扎实有序,一个个任务目标稳中求进。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评论称,5%的增长目标为中国政府留足了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刺激经济”。

2023年2月11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3新疆春季人才交流会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多次旁听中国两会的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对中国两会上的“绿色”议题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泰国的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与中国新发展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都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繁荣以及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2022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方积极协助推动下,发表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

两会是观察中国、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的新时代中国,以自己的信心和定力,给世界带来鼓舞和启示。

联动世界的发展活力

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再创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扩张……2023年开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中国采访的西班牙《世界报》记者发现,“一切都再次快速地流动起来”。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给出这样的判断:“2023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

是勇毅前行的中国,也是踔厉奋发的中国。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亲切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从“万企兴万村”行动到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再到打通金融支持科创“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热烈的讨论场面,是新时代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的生动缩影。

2020年3月31日拍摄的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国际媒体对这场活动予以广泛关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要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大胆发展。

参加政协联组会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同近3000名人大代表一道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这份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方案,让世界再次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的魄力、创新创造的活力。路透社从“组建国家数据局”看到了“数字中国愿景”:“中国人将生活在智能、联网的社会中,数据将与劳动力和资本一样被视为驱动经济的关键要素。”彭博新闻社特别报道了“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消息,认为这将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政府编制改革”。

观众在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展专题馆参观(2022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百舸争流的活力中国,联动起世界各国,形成了通达四方的经济大环流、国际大合作,为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美联储经济师在一份题为《中国发生的事情不会只影响中国》的研究报告中估算,如果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提高到5%至6%,溢出效应有望使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至0.75%。

2023年2月22日拍摄的中老铁路磨憨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中国两会召开之时,一箱箱大西洋渔获“乘坐”远洋渔船从西非毛里塔尼亚出发,靠岸福建马尾港,经加工后销往中国各地以及巴西、日本等国;一吨吨智利车厘子“搭载”包机从太平洋东岸圣地亚哥起飞,在成都机场通关,进入中国电商平台;刚刚创下中老铁路老挝段单日旅客发送最高纪录的“澜沧号”动车,在老挝的崇山峻岭中疾速穿行;全球500强企业霍尼韦尔今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研究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测试数智运营技术……

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霍尼韦尔展台,参观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模拟飞行。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在当今高度全球化、高度联通的世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对世界经济保持活力至关重要。”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

惠及世界的大国担当

中国两会期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在习近平主席明确支持下、在中沙伊三国领导人共识基础上推进的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沙特《欧卡兹报》专门刊发评论文章:“北京协议是在习近平主席倡议下进行的,沙特赞赏中方为支持与伊方修复关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资深编辑穆罕默德·礼萨·马纳菲看来,在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重要倡议后,中国又成功斡旋伊沙复交,这向世界表明,“各国之间和平友好有利于全世界,战争和敌对永远不会造福人类”。

“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天下情怀。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当代国际关系建构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路易斯·保利诺如是说。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中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家间合作才能得到恰当解决。“中国重视提供解决难题的项目和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很好的例子。”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认为,人类必须用全球视野考虑安全和发展,实现每个国家都安全、每个国家都发展,这正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光辉愿景。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一个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新时代中国,一个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中国,必将是世界之幸、时代之福。(参与记者:鲁金博、王海洲、高文成、杜鹃、胡晓明、陈昊佺、李慧颖、卞卓丹、熊茂伶、蒋超)


责任编辑: 张舒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