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案例|晋城沁水县:建立实施“四联四包”精准分类包联机制

发布时间: 2022-09-29 18:06:45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打印

领导干部包联是推动基层抓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包联工作还存在对象不精准、责任不明确、包联“走形式”、变相给基层增加负担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沁水县坚持在全面覆盖基础上,突出精准供需对接,从定准对象、选准力量、评准效果3个方面着手,建立实施“四联四包”精准分类包联机制,做到基层真切需要、干部真包实包、包联真出实效。

定准包联的对象

一方面,如何选准村?结合县情实际,划分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风险隐患易发3种需要包联的类型。由县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各乡镇和组织、政法、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应急管理、能源、信访等职能部门,对全县182个村进行全面摸排、研判评估,根据达标难易或风险程度划分重、中、轻3个等级,对应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其中,“红色”“黄色”类型村须由县委研究,纳入县委专项工作办公室台账管理。目前,共确定各类红色村28个、黄色村21个。

一方面,如何定好户?划分困难户、信访户、其他不稳定户3种类型重点户,由乡镇党委组织各村摸排研判,在征求政法、统战、民政、信访等部门基础上,由村党支部、乡镇党委研究确定,并报县委专项工作办公室纳入台账管理,对重点户数量不作限定。目前,共确定困难户265户、信访户36户、其他重点户42户。

选准包联的力量

根据精准选村定户的情况,着眼供需匹配、力度匹配,进一步延伸优化四级包联机制,明确包联重点,量化包联责任。

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明确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包联乡镇,每个乡镇至少由1名党政班子成员和1名人大或政协班子成员包联,同时延伸包联该乡镇所有“红色”类型村,并联系所包村不少于5户重点户,每月深入调研、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

县直部门联系包村。明确承担基层治理职能和乡村振兴帮扶任务的65个县直部门,综合考量部门职能和基层需要,每个部门对接帮扶1个“红色”或“黄色”类型村,并派驻帮扶工作队驻村指导。帮扶部门主要领导每月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严格按照要求驻村,协同镇村两级全力参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乡镇干部联片包村。完善乡镇包片包村制度,明确党政正职包联所有“黄色”类型村,其他班子成员在包片基础上包联所有“绿色”类型村,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干部。每名班子成员延伸包联不少于5户重点户,其他包村干部联系不少于10户群众,每周到村指导工作不少于2天,每月至少走访包联户1次。

村级干部联户包人。明确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以及骨干党员,结合实际包联网格、联户包人,每人平均包联10至20户、30至60人,实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收集掌握各方面村情民意。

评准包联的效果

主要是建立“两定一捆绑”工作机制:

定量目标管理。对于“红色”“黄色”类型村,由县乡两级包联领导、县直包联单位和村党组织签订包联责任书,一村一策抓包联;对于“绿色”类型村,由乡镇包联领导、包村干部协同村“两委”明确具体任务清单;对于重点户,明确包联的量化目标和具体措施;对于包联干部,建立包联工作日志制度,作为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定期研判评估。每周,乡镇党委对包联工作进行1次研判推进,对照清单督落实;每月,乡镇党委协调有关部门进行1次协调推进,共同研究破难题;每季度,县委常委会听取1次领导干部包联工作情况汇报,对“红色”“黄色”类型村进行1次分析研判,研究调度重大事项、重要问题;每年,对全县包联工作进行1次评估调整,对于重点村,实现包联目标的销号退出,包联效果不明显或差距较大的继续采取台账管理,新发现问题的及时按类型补充纳入台账;对于重点户,经满意度测评和综合评估达标的退出,效果不明显的继续列为重点户。

捆绑考评激励。制定包联工作考评办法,每年年底对各级包联工作对照责任书、任务表进行量化考评,实行工作捆绑、责任捆绑、奖惩捆绑。对县直部门包联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党建考核考核内容,对镇村两级包联工作纳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指标体系;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包联情况实行分级通报,特别是对包联效果不明显、工作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问责;对村“两委”干部包联情况与星级评定、岗位绩效挂钩。


责任编辑: 茹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