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实践|晋城陵川县小召村:初心不改三十载 打造制度治村“小召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2-14 08:31:14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小召村位于陵川县城北郊,全村共3204口人,党员68名。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小召村始终秉持“制度管村、民主治村”理念,与时俱进推进治村制度“立、改、废、行”,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顽瘴痼疾,实现了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的嬗变,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成为晋城市制度治村的一面旗帜。

问题倒逼,初探“制度治村1.0”

上世纪90年代初,小召村因班子不团结,党员群众互不信任,村里一盘散沙,成了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为了破解困局,在上级党委指导下,村党组织找到了制度治村这一法宝。

针对“班子不干事”问题,实行《目标任务承诺兑现制》,明确村干部任务清单,采取“年初承诺+年底践诺”方式,结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年度评议考核,让“两委”干部主动把该管的事情管起来。

针对“群众不信任”问题,实行《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村民质询制度》《党员干部“三评”制》《村民学法制》,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准则,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反映和处置村民合法合理诉求。

针对“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问题,制定了《“4个1”周例会制度》《“九要素”主题党日制度》《党员手册化管理制度》《“十个一”规范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务实管用制度,村党组织运行进一步规范,党员队伍人心思齐、人心思干,初步改变了“人心涣散、组织软弱”的被动局面。

发展倒逼,改进“制度治村2.0”

进入新世纪,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小召村却因产业单一转型受阻,甚至企业关停背上百万负债,陷入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如何转型突围,小召村继续从制度入手,推陈出新,凝聚发展合力。

实行“民主议事会”,扩大群众参与。为鼓励群众参与村级事务,让议事决策在“阳光下”运行,小召村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选出由党员、村级干部、村民代表、后备干部、营销队伍、企业队伍、技术骨干、学校负责人8方面90人组成的兼村民代表会、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于一身的“民主议事会”,功能相当于村级小“政协”、小“人大”,既审议年初村“两委”班子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又讨论新的制度办法可否推行实施,确保小召村的每项制度都是全体村民集体意志的体现。

优化修订制度,激发干事活力。针对广大村民反映突出的关于流动党员管理乏力、班子成员服务意识不强、党建引领网格功能欠缺、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问题,小召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了《班子成员职责细化制度》《任务清单落实考核制度》《服务群众引导代办制度》《党员网格作用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积分量化分层定级制度》《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务实管用制度,实现以制度约束,以考核激励,以监督落实,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党员群众心气顺、干劲足,迈上了发展“快车道”,17家外地企业落户小召,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路径更趋多元,八年时间还清全部外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剩余劳动力全部在村就近就业。

强村倒逼,提升“制度治村3.0”

进入新时代,强村号角吹响,发展又逢机遇,制度治村勇担新使命,治村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01.突出抓书记

“小召模式”之所以能够坚持三十年,正是因为书记带头,以身作则。小召村历任支部书记带头落实各项制度,提出“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必须兑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02.突出抓监督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同步成立党员群众监事会,由党龄较长、公平正直、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和群众组成,对村中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发挥作用。

03.突出抓规范

从《“4个1”周例会制度》到《“九要素”主题党日制度》,小召村的制度体系日渐完善,党员管理更加规范,制度执行更加自觉,每月会前无需另外通知,党员参会率始终在80%以上。从《两委会工作报告制度》到《“三述三评”制度》,切实激发了小召村党员群众参与村级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民主治村的成效更加突显。

三十年制度治村红旗不倒!如今的小召村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历任支部书记都因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获得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各类表彰。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今年村办企业陵康建材有限公司有望投产见效,集体收入预计可达80万元;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文化广场、健身中心、高标准公厕等一大批便民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全村实现高中以下教育费用全免,村民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三十多年制度治村成效斐然!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