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的制度机制20余项,构建涵盖各个环节的制度架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抗疫宣传发强音。举办新闻发布会50场,各媒体推送相关报道4.01万条。组建三支队伍、搭建四大平台,畅通网上网下沟通渠道。
三、文化文艺展现新高度。上党梆子《沁岭花开》《申纪兰》分别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计划,《太行娘亲》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展播,《三关排宴》参加江苏昆山“百戏盛典”展演,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入选我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名单。
四、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六县(市、区)党委全部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并有效开展工作,84个乡镇(街道)党组织全部配备党委(党工委)宣传委员,1552个行政村和170个社区1722个党组织全部配备由支委委员或党员担任的宣传员。
五、媒体融合建设不断强化。六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拆墙并灶、整体转迁、档案管理、竞聘上岗等方式,着力建设主流舆论阵地。
六、文化创意产业绽放活力。实施网络招聘、企业推介、直播带货三大行动,为全市46家文化企业提供发展支持。举办首届“晋城古堡”主题影视文创大赛、第二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42个影视作品、百余家文创企业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全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活力。
七、成风化人呈现新气象。积极推进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融十连十创”主题实践活动,14家单位获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牵头制定《晋城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若干措施》,组织开展了“我为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贡献”主题征文和“我为转型发展做贡献”演讲比赛活动。
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应用更加广泛。全市学员总数达30.9万,学员参与度、人均积分位于全省第一。全国学习平台共刊播我市信息54条,山西学习平台共刊播1632条稿件。
九、文化惠民提质提档。市县两级送戏送演出860场;建成文化大院12个,开展文化活动100场;培育文化乡贤89名,开展乡贤讲堂840期(次);累计发放惠民文化消费电子优惠券40.79万元;建成1个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6个县级平台、84个村级试点数字农家书屋。
十、理论宣讲深入人心。持续开展“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两转三讲”活动100余场,受众500万人次。着力打造“晋城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新品云宣讲”品牌,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宣讲5000余场,覆盖280万人次。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