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动员以艺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市文联及时向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倡议,组织创作了各类抗疫文艺作品千余件,并在我市文艺网站开辟了“抗疫专栏”集中展示。
二、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分别在高平野川、陵川巡家建立了昌黎书院和文创基地;开展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太行山遍小康歌”采风创作活动和“2020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组织文艺家深入到陵川县台北村,为村民奉上书法和摄影精品,用文艺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三、热情参与文明创建。举办了“百名书家助力晋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笔会”“‘我的城市 我的家’2020晋城市首届城市印象短视频大赛”“32万人跟着晋文文一起嗨爆夏夜”活动;创作了《晋善晋美》《晋城就是我的家》《美哉,晋城》等多首主题歌曲。
四、文艺活动反响热烈。举办了“榆木诗集《余生清白》新书发布会”“静水流深——张世明五十年艺术生涯作品展”“丹淮墨韵朱军淑书法展”“‘放歌太行山’山西当代优秀民族男高音音乐会”“太行古堡主题影视文创大赛”等一些影响广泛,群众积极参与的展演展示文艺活动。
五、惠民活动广受欢迎。扎实推进“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美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拍摄全家福”“送戏下乡”等活动数十场,树立了文艺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文艺精品成果丰硕。音乐会《爱上经典 咏唱名著》、戏剧《沁岭花开》《申纪兰》、舞剧《路》成功演出,社会关注度高,好评如潮。
七、文学馆教育功能凸显。强化赵树理文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性,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点联建,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开展活动,举办展览,丰富赵树理文化沙龙的内容,增强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学馆综合教育功能。
八、《太行文学》影响扩大。积极开展文学笔会、文学采风等活动,多篇作品被国家级刊物转载,张暄、任慧文获得“赵树理文学奖”,董小可、榆木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刊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市级文学刊物中名列前茅。
九、持续延伸工作手臂。适应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新文艺群体工作,广泛联络新文艺人才,扩大文联服务范围,支持举办了儿童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游山西、读历史》采风活动。
十、加强联络规范管理。组织召开了各县(市、区)文联、企业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工作座谈会,深度接触文艺界代表,了解情况,倾听呼声;加强协会党建和意识形态管理,指导剧协、摄协成功换届,筹备成立舞协,推动协会工作规范化。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