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 2021-02-07 09:39:48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一、项目建设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实现全区“齐步走 。“产业一体化布局、政策一体化研究、项目一体化谋划、运行一体化调度、服务一体化提升”五位一体集成改革,联动9个部门“齐步走”,全年召开一体化推进会13次,研究项目60个,解决问题88个。

二、“两个统筹”树立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样本。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规上企业、建设项目在全省开发区和全市中率先实现开复工。积极帮助富士康园区用18天时间恢复3.2万人满负荷生产,由于前期复工快,人员供给充足,集团外部订单优先晋城园区,对全区经济形成有力拉动。

三、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并取得实质性成果。研究院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先进半导体光电器件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范守善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设立。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顺利通过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认定,成功申报山西智创城NO.6。双创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三批92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的单位,山西智创城NO.6是全省首家专门服务光机电企业的双创产业园区。

五、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做优管家式服务。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年办理施工许可证承诺制项目8个;“承诺制+标准地”改革,成功出让全区首宗“标准地”;中介服务超市首单为亮彩科技公司节省约50%的环评编制费。

六、金匠园区路网基本成型,“双标地”建设稳步推进,生产要素实质性下降。顺安街、茶元路等9条市政路,2020年全部具备通车条件,形成四横五纵的路网骨架,全面激活金匠园区6000亩存量土地,占全区产业用地的95%;“双标地”建设5天办结23个事项,完成259亩标准地出让;出台了“先行先试16条”“要素保障20条”等政策措施,为打造要素成本洼地和产业生态高地提供了制度支撑。

七、市委市政府8大政策“赋权”“赋能”开发区改革发展。包括“支持改革创新发展18条”“先行先试16条”“要素保障20条”“基金生态13条”等,支持力度、密度在晋城历史上前所未有,全省各地市历史上前所未有。

八、外引人才,内强素质,提振队伍“精气神”。光机电研究院柔性引进博士13名、全职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1名,选派15名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到市直关键部门跟班锻炼,成立市委党校开发区分校、开发区党校和机关大学,开办“开发区两个再出发工作擂台”,党工委被省委宣传部选树为“学习强国”模范学习组织。

九、跑出“开发区速度”,创造开发区历史上“四个之最”。集中开工数量是过去10年的总和,创历史之最;投资34.5亿元,是过去12年总和,创历史之最;仅半个月完成2700座坟墓搬迁、6.9万平方米建筑拆除,是过去10年总和,创历史之最;土地出让土壤调查周期大幅减小,创全省之最,多次刷新“开发区速度”。

十、考核指标争先进位,实现战略突破。招商引资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全年对接项目150余个,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229.8亿元,超目标任务270.4%;落地率从2019年的91%上升到2020年的94.3%;当年新开工项目24个,超目标任务38.6%;新开工固投项目计划投资87.2亿元,超目标任务323%;新开工固投项目到位资金21.25亿元,超目标任务129.5%。光机电产业从富士康一棵大树,变成40个项目落地,形成了“眼睛”和“牙齿”两个细分领域特色链条,集聚企业20家,成为了开发区特色产业品牌。到11月底,晋城开发区以综合得分95分的成绩,排全省64家工业类开发区第一名。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