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态优先厚植城市鲜亮底色

发布时间: 2020-08-27 10:28:34 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

字号:

打印

山西省晋城市坚持绿色发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山水形态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一体打造,倾力建设山水宜居城市,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绿色全覆盖。坚持以生态视野在城市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将城市外部生态区和内部绿地互联互通,推动“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中,依托周边白马寺山、龙王山、吴王山等山体,建成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绿交融、山城相映”的园林城市。以绿色连接城乡,建设270公里城市绿道,以大尺度生态廊道连通6大城市片区,城市和乡村一体,建筑和田园一体,让市民可以更好地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让市民置身公园中,坚持“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因地建绿,见缝插绿,身边增绿,建成54个游园绿地和城市公园,树成林、花成片、绿成景,让市民“出门见绿、开窗见景”。街道绿化突出“一街一景、一路一品”,泽州路的雪松、建设路的法桐、凤台街的银杏、前进路的白玉兰等色彩丰富、各具特色,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市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超全国平均水平。

河水荡清波。坚持“让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认真做好“水”的文章。对市区12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采取河道清淤、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措施,完成80公里黑臭水体整治。通过引来沁河水,调度地表水,关闭地下水,善用处理水,增加水域面积,完善水系布局,城市河流全部实现“清水复流”,市区出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在老城区,突出治水活城,全面加强现有河道、植被、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治理,通过中水回用,把污水处理、漕渠雨水、矿井废水与景观用水有机结合起来,河道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形成了优美的生态漫步空间。在丹河新城,突出依水建城,投资4亿多元建设32平方公里的丹河湿地公园,为丹河新城建设注入灵秀之源。我们充分发挥水生态、水景观双重功能,打通老城区和丹河新城两大城市水系,建成东河、西河、书院河等五条生态河道,建设丹河龙湖、温馨湖、霞凤湖等七大环湖景观,点线勾连,玉带流觞,呈现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景象。

市域公交化。先后开通晋城至郑州、焦作、济源的跨省城际公交,周末和节假日免费乘坐,开全国之先河。大力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革,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市到3A以上景区实现公交全覆盖,“一元钱”市域出行。城际公交、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五级公交体系”全面建成,外接中原,内连城乡,“咫尺村烟接市尘”,串起了千家万户,推动公交新能源,绿色出行。

节能又环保。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延续城市自然山水特色,避免城市“摊大饼、挖大山、填深沟”的发展方式,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自然山水格局。顺应城市空间拓展需要,有序扩大禁煤区范围至109.3平方公里,加快燃煤替代,推动清洁取暖,实现市域内城镇供暖、供气全覆盖。公交车电动全覆盖,出租车新能源动力全覆盖,绿色交通加速形成。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彻底整治,2019年对市区周边5家工业企业进行搬迁,今年再搬迁8家企业。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对16家化工企业和1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实行“日排放总量”控制,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 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