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会工作受到国务院残工委、省政府残工委表彰。直属单位市康复医院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光荣称号;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和“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被省政府残工委、省人社厅、省残联授予全省“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二、聚焦精准扶贫,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采取各种帮扶措施,全市8589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已脱贫8578名。
三、落实政府民生实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了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总任务3098名,实际完成3288名,完成率106.13%,位列全省第三。
四、政企合作,积极探索县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发展新路子。在泽州县进行试点,由政府修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引进企业运行管理,破解了资金、人员等难题,在全省残联工作会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
五、培训就业一体推进,残疾人增收有了新基础。举办保健按摩、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420名。对534家残疾人自主创业户和7家集中安置残疾人用人单位进行了补贴奖励。
六、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残疾康复服务不断加强。共为8139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为4358名残疾人适配了辅助器具,康复服务率89.6%,全省排名第二,辅具适配率98.35%,全省排名第一。
七、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积极研究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改革性举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晋城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货币化补贴改革意见》。
八、筑牢底线民生,“特困”残疾人生活有了新保障。实施了“特困”重度残疾人供养补贴项目,为1656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供养补贴。
九、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形象不断提升。通过文明单位创建,帮扶陵川县附城镇桑家坪村文明共建,加强与西街办事处小西关社区联点共建,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十、解决突出问题,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通知》,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全年无一例到市委、市政府,赴省、进京违规群体上访事件。
责任编辑: 莫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