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带火小山村

弘扬孙文龙精神,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19-06-20 09:58:00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前来孙文龙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郭学良图)

   “今天已经接待好几批游客了,虽然累了点,但是想起老书记孙文龙的工作劲头,我就感觉自己的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孙晋霞是孙文龙纪念馆的解说员,6月18日中午,她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为迎接下午要来参观的人做准备。

  孙文龙纪念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完全由老百姓和社会各界自发捐资修建而成纪念馆,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全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孙文龙深得阳城、武乡、屯留三县人民爱戴,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根植民间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是阳城乃至晋城的一张名片和品牌。

  “去年就有235个团队、80000余人次走进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接受廉政教育。”孙文龙纪念馆负责人孙宽林翻着厚厚一摞参观记录说,近年来到这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曾一天接待了30个参观团队。来参观的除了晋城本地人,还有不少来自省内外的团队和散客。

  据了解,孙文龙纪念馆内摆放着从中央到地方授予的各种教育基地牌匾达八十六块。依托纪念馆“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等平台,各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青少年多次前来开设党课讲坛,以现场课、情景课等形式传递正能量。

  下午4点多,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安焕晓来到孙文龙纪念馆,在参观了孙文龙生平事迹展厅、红色文化长廊、缅怀堂后,安焕晓表示,在纪念馆里她是含着眼泪走下来的,孙文龙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他的事迹让新时代的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奋斗的。孙文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最好的教材,一定要让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并让一代又一代人转变为继续奋斗的实际行动。

  孙文龙纪念馆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红色旅游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生机。“如今,孤堆底村是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还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山西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旅游不仅为孤堆底人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史家岭、下交、圪涝掌等村庄增收,实现共同致富。”孤堆底村村主任原红信说。

  近年来,孤堆底先后启动建设了一系列生态农业观光工程,形成了一馆五园的格局,即孙文龙纪念馆、生态农业采摘园、民俗文化博物园、龙江水库游乐园、文龙森林健身园、传统古村体验园。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多方面的合作。比如,纪念馆景区还与杨柏旅游度假区共同联合主推红色旅游、名人旅游、文化旅游、故居旅游等特色旅游来吸引游客;晋城市晋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孤堆底村深度对接,创新机制、联手开发丰富的蚕桑资源,投资建起桑叶茶厂,开发出十多种中华康养蚕桑系列特色农产品,在全县范围已经开发蛋白蚕桑园1000亩。

  孤堆底村现有183户396口人,随着纪念馆参观人数的增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把民居变成了客栈,目前全村共有15家农家乐,可以同时接待300人吃住。村民还靠着绿色无公害蔬菜、土鸡蛋和土蜂蜜等土特产,把自家的农产品变成了备受各地游客喜欢的商品。2018年,村里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0300多元,全村经济收入达到了92.3余万元。(撰稿:赵明德 通讯员:郭学良)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