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发布时间: 2018-02-12 11:11:32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供需结构矛盾逐步缓解,消费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消费需求有效释放,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9.4亿元,增长8.1%,增速与全国持平,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

表1  2017年分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运行总体良好,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全市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良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15.0亿元,同比增长7.5%。分季度情况看,消费品市场逐步向好,趋势明显,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完成零售额84.0亿元、101.4亿元、110.6亿元和119.0亿元,增速分别为6.1%、7.4%、8.4%和7.7%。 (见图1)

图1 2017年分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二)城乡市场协同发展,乡村增长相对较快。201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城区增速明显加快的发展格局。全年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亿元,增长14.6%。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0.0%,增速快于城镇3.0个百分点。

  (三)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限上单位销售形势趋好。2017年,全市批发零售企业加大企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挖掘企业经营潜力,受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影响,该行业实现了稳定发展。全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115.8亿元,增长8.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大战略的驱动下,全市中小型企业突显较好发展势头,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31.5亿元,增长6.6%。限上单位增速快于限下1.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住宿餐饮业增速持续提高,大众消费成为主流。随着住宿餐饮市场回归,中低档大众特色餐饮饭店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呈现勃勃生机。从经营情况看,全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亿元,增长9.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高档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3.6亿元,增长0.9%。快捷型、大众型餐饮单位较为活跃,尤其是农家乐、火锅店等特色餐饮经营异常红火,全年全市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64.1亿元,增长9.5%,高出限额以上增速8.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住餐市场发展的主力。

  (五)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消费方式更趋多元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发展迅速,线上线下互动的便捷方式,成为当前普通百姓购物、消费方式的新常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显现。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网上实现零售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增速明显高于限额以上企业。另外集百货、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六)消费结构趋于优化,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基本生活类消费平稳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及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1.4亿元、3.3亿元、12.1亿元和2.0亿元,分别增长9.1%、23.6%、8.8%和12.9%,这四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单位比重为24.1%,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相关类消费增速加快。受商品房销售传导影响,居住相关类商品增速加快。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和五金电料三大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6.1%,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三是出行类商品中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增长稳定。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退出影响,汽车类商品销售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6.3亿元,同比增长8.7%,特别是第四季度,销售量快速扩大,占全年销量的比重达到32.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受价格逐步提升影响,零售额增速较快。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出行类两大商品占限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48.7%,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3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四是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单位实现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

图2 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长情况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住房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问题。近年来,全市房价持续在高位运行,与周边地市相比,平均单价高出30%左右。房价的高企不下,对消费增长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抑制作用:一方面高房价使部分居民面临沉重的房贷压力,对这部分家庭的消费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导致日常消费的萎缩;另一方面高房价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使多数人不敢消费、谨慎消费。

  二是新的消费热点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均尚未出台比较直接的刺激消费政策,市场仍然缺乏新的有效的消费热点。同时,居民的生活观念在逐步发生变化,居民消费也开始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反映实物型消费的零售额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三是网上购物对传统零售业冲击持续加大问题。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相比较网络消费的方便快捷,传统消费业态则优势不再,同时传统消费市场还面临房租、人工和资金等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短期内很难走出困境。

  四是政策不确定性问题。汽车和石油是全市消费市场的主力,占据限上零售额比重的近一半。2017年底,国家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已经到期,新的相关促销政策尚未出台,汽车行业消费需求受政策影响提前释放,汽车市场将受到较大挑战。此外,石油价格目前已经恢复到较高位置,2018年油价走向也将对全市限上单位零售额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油价出现大幅下滑,将会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稳增加。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及建议

  当前,全市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虽然有困难和问题,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稳步推进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预计2018年全市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在7.0%以上。为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建议多措并举、科学施策。

  (一)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提高收入水平是增强消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政府应千方百计为居民增收想对策、出政策、做决策,把居民增收、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做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要要做好扩大就业的相关工作,认真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就业的渠道,提高就业的质量,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居民增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领域的改革,减少居民在这些领域的支出,更大程度化解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欲望。

  (二)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不断促进消费再升级。当前,零售消费的新热点不明显,传统商品消费增势不足,可持续性不强,市场亟待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来支撑其发展。针对居民消费需求新特征,要着力挖掘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绿色循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潜力,一方面要促进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商品的消费,另一方面要在运动健身、养老保健、美容养颜、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婴幼儿护理等服务行业中不断创新消费新需求和新热点,强化服务供给保障,满足居民不断上升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再升级。

  (三)完善农村消费基础,拓展农村消费空间。农村人口占据我市人口的40%以上,农村消费市场是全市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市农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上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为此,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农村电网、道路、通讯和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厂家和商家在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丰富消费品种类,使农民不出乡镇甚至是村就能买到需要的商品,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释放农民消费潜力,拓展农村消费空间。

  (四)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促进市场良性发展。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方,在市场无法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应充分履行其职能,进行必要的干预,发挥好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税赋优惠、畅通融资渠道、法制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利用充分掌握的市场信息,对企业进行合理引导,在供需矛盾较严重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企业,要避免出现供给过剩或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防止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供稿:晋城市统计局 杨威)


责任编辑: 茹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