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17-04-02 14:59: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弘扬传统文化 叫响城市名片 做强全域旅游


  四月的炎帝故里,春意盎然,生机勃发。4月1日上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原村乡良户村欢歌载舞、锣鼓喧天,第二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旅游推介会在此隆重举行,宣告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活动的举行,必将更好地服务对台工作、服务地方发展,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为推动高平市乃至晋城全域旅游发展,叫响叫亮高平“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上党梆子之乡、中国古建博物馆”文化脸谱起到积极的作用。

   晋城市委副书记曾庆勇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晋城市副市长冯志亮出席,高平市委书记范兆森致辞,高平市长邹树琦介绍第二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安排,高平市委副书记原健主持。晋城市委副秘书长闫培烈、晋城市文化局局长贾长生、晋城市外事侨务和旅游文物局局长董小清、晋城市新闻办主任侯虎胜及高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刚、高平市政协主席李培安等出席启动仪式。

   曾庆勇在讲话中指出,人说山西好风光,晋善晋美在晋城。晋城是国际花园城市,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晋城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古迹甚多,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开华夏农耕文明、医药文明之先河。去年,海峡两岸民众相聚在高平,同溯华夏之源,同拜华夏之祖,叫响了“问祖炎帝、寻根高平”这一文化旅游品牌。今天,我们再次聚焦神农炎帝躬耕劳作、繁衍生息的这块热土,既是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挖掘炎帝农耕文化”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更好地服务对台工作和服务地方发展,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基地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叫响叫亮高平“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上党梆子之乡、中国古建博物馆”等城市名片,推动晋城全域旅游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希望各位朋友在活动期间尽情领略高平人文之古韵,山水之壮丽,发展之活力,让我们共享青山绿水,共携友谊之手,共创美好未来。

   范兆森致辞并代表高平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参加本次推介会的各位嘉宾和旅游界、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高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高平不单是一个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老之地,更是一个组合了诸多现代旅游元素的活力之城;高平是自然的,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四山环绕,一水穿城,形成了天然的山水格局;高平又是人文的,农耕文明从这里起源,中华民族从这里走向统一;高平还是时尚和青春的,崇文尚和,开放包容,潜积着无限活力。

   范兆森指出,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近年来,高平不断挖掘和传承炎帝农耕文化,“寻根炎帝、问祖高平”成为海峡两岸固定主题,高平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发生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以高平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激烈交锋,发生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给高平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央视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将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平大地。高平是中国古建博物馆。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仅登记在册的就有1570余处,宋金时期以前的古建筑达19处,超过长江以南的总和;现有国保20处,县一级全国第一;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其中,开化寺壁画,元代姬氏民居,崇明寺断梁结构和金代戏台被称为全国“四个之最”。高平是上党梆子戏曲之乡。上党梆子起源于明代末年,迄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陈素琴、杜建萍等五朵“梅花”获得者悉数根扎于此。这四张文化脸谱只是高平的一个速写,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更加深入地走进高平、阅读高平,用手中的画笔镜头文字和充满灵性的艺术触角,体味好高平,宣传好高平。

   随后,曾庆勇、冯志亮、范兆森、邹树琦一起按下水晶彩球,共同启动了第二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

   高平市领导常先勤、牛晓明、郜培法、吴敏晓、张志忠、李晋奎、张雪梅、苗晋军、王胜利、赵志义、陈仲会、李石刚、窦长平、许永忠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开展了旅游推介活动,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高平旅游推介片《梨花深处是我家》以及文艺表演。与会旅行社代表作表态发言,并共同签名。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还游览了良户古村落,观看了民俗表演,品尝了高平特色风味小吃。(供稿: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时东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