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热烈祝贺郑太高铁开通运营

致力打造精品工程 助力山西“好风光”

发布时间: 2020-12-11 09:22:15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12月12日,晋豫两省瞩目已久的太焦(郑太)高铁开通运营。作为这条高铁的总体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设)”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填补了晋东南高速铁路网的空白。伴随着这条高铁的开通,中国铁设又向山西省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多年来,中国铁设始终致力于服务山西交通工程建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助力山西“好风光。”

太焦(郑太)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呼(呼和浩特)南(南宁)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条高速铁路,串联了焦作、晋城、长治、晋中等地,线路全长358..8公里,设计时速250250公里公里,,全线共设置了13座车站座车站,,其中新建车站9座,其余4座为既有车站改建。它的开通对于完善区域路网构成,解决晋东南地区旅客外出,加强太原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沟通与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带动太行山区脱贫致富

多年来,太行山革命老区受地理位置限制,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成为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的重要“阵地”,而要想实现脱贫致富,关键在于路畅心通。太焦(郑太)高铁在线路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沿线地区的未来发展。据中国铁设项目总工程师李中海介绍,“太焦(郑太)高铁,属于山区铁路,沿线经过榆社县、武乡县和沁县等经济不发达区县,在车站位置选择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方便旅客出行、发挥地方物产资源特色等因素,比如武乡站的车站位置设置在武乡县和沁县之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两个县城旅客出行的便利性,榆社西站的车站位置选在了榆社县旅游胜地云竹湖附近,这对加速当地游客往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铁的畅通,信息、装备、技术等资源将促使当地产业集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上学、出行将不再受制于“大山”的阻隔。这将让太行山区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促进革命老区旅游发展

在历史和政治上,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和晋城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其中的武乡县曾经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因此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颇具特色。红色基因是历史的沉淀,是历史真正的厚重所在,要想持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向外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旅游交通路线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

太焦(郑太)高铁沿太行山而建,沿线自然风光奇秀、文化底蕴深厚。设计过程中,中国铁设技术人员考虑到武乡县红色旅游胜地、旅客较多的这种特点,在武乡站站型设计上增加了规模,保证尽可能地多开行列车,适应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除此以外,我们还在站房建筑设计及装饰装修理念上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比如榆社西站站房以‘云竹碧波’为理念,体现了云竹湖景区自然风光;武乡站站房以‘红色太行,华夏脊梁’为理念,宣传了红色太行精神。”李中海介绍说,“未来,这两个站的站房建成后将作为地方的名片,对吸引旅客、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贯彻绿色生态环保理念

晋东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环境敏感点130余处。其中,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太行山大峡谷、太行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大型环境敏感区域就有20余处。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国铁设技术人员通过地质选线、环保选线、规划选线等开展了复杂山区综合选线技术攻关,工点设置根据线路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前后工点型式等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确定了“宜路则路、宜桥则桥、宜隧则隧”的原则,确保选线合理、工点方案最优。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贯彻在整个项目的建设中。据李中海说:“太焦(郑太)高铁作为地跨两省五市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还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建设过程中保护沿线的自然环境,通过科技创新促进高速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勘察设计整个过程中,秉承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比如,通过专业间联合调配,全线集中取弃土;加强绿色防护、设置绿色通道;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回用;优化猕猴保护区施工工艺、工法等环保措施。

开展多项技术创新攻关

自2014年10月,中国铁设开展太焦(郑太)高铁预可研工作以来,历经两年时间,先后完成了可研、初设、施工图等设计工作,在太焦(郑太)高铁勘察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超前策划、优化组织、精耕细作,确保设计成果优质高效。

李中海介绍,在太焦(郑太)高铁的勘察设计中,采用先进测绘手段,开展专项地质勘察,并协同专业开展系统设计,针对项目沿线复杂地质条件下站前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合选线、路桥隧工点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此外,还在高边坡变形监测和稳定性评估方法、刚性桩桩帽设计、沉降自动监测、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

不仅如此,中国铁设技术人员还攻克了高铁“四电”(即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工程多项技术难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在配电所设置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无人巡检、智能识别、故障预判、设备台账管理等诸多功能,推动了铁路电力由电气化向智能化的转型;首次应用无线电干扰监测系统,对铁路周围电磁环境干扰实现长期不间断监测,通过自动定位和分析,实现对铁路无线电资源实时不间断保护等。

据设计人员介绍:郑太高铁增设“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在铁路局中心、铁路沿线和列车上分别设置系统和设备,地震发生时,能够根据传播更快的P波(纵波)的监测数据,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及报警等级,对受地震影响的铁路区段对应采取列车紧急制动、信号列控系统和车载地震装置控制列车紧急制动以及接触网断电等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防震减灾,保障运营安全。

为提升城市形象、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设施效率、配合铁路机构改革,太焦(郑太)高铁设计团队还对太焦高铁生产生活房屋进行了一体化整合设计。在建筑面积不突破的前提下,房屋单体数量由原设计的80栋,减少至53栋,单体数量减少33.8%;尤其在武乡西站站区实施了“五合一”整合方案,站区“一站一楼”,通过一体化整合设计,设计团队对铁路房屋设计进行了创新型的研究和实施,相关站区环境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致力服务山西成果丰硕

多年来,中国铁设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省人民的深情厚爱,有幸参加了山西省铁路、公路、工程总承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山西省的交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原铁三院(现更名为“中国铁设”)就与山西省结下了不解之缘,勘察设计了老太焦铁路、韩原铁路、准朔铁路、太中银铁路、瓦日铁路等多个铁路项目,设计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承担建设了两个工程总承包项目——阳大铁路和兴保铁路。

近年来,又先后完成了事关山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关乎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的高铁项目6个,为优化山西地区铁路网布局,发挥综合运输功能,支撑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石太高铁、大西高铁、张大高铁、太焦(郑太)高铁、集大原高铁、雄忻高铁等一系列高铁项目的设计完成,均为实现山西省交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