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生机盎然,体育发展气象万千。
近年来,我省体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协同并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体育产业活力持续增强,青少年体育根基不断夯实,绘就山西体育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壮美画卷。
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全民健身绘就幸福图景
“以前想去羽毛球馆得跑老远,现在楼下的全民健身中心随时能去,太方便了!”家住太原市迎泽区的市民王珺,每周都会带孩子到老军营全民健身中心打球。这里经过升级改造后,环境优美、设施专业,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锻炼的首选场所。这一变化,正是山西省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省紧扣群众健身需求,持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既有新建场馆的“增量”,也有老旧场馆的“提质”。截至2025年8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2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2021年以来,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64个、全民健身中心44个,改扩建公共体育场馆201座,同步推进156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健身场馆网络不断织密,越来越多接地气、惠民生的赛事活动走进百姓生活。从覆盖全省70个县域、万余人驰骋绿茵场的全国县域足球赛山西基层赛,到跨越11市、上演逾6400场激战的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再到参与人次突破10万的第七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品牌赛事持续释放活力,全民健身热潮涌动。
如今,我省群众体育已形成“月月有赛事、县县有活动”的全民健身新格局。每年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0余次、社区运动会700余场,培育全民健身品牌活动25个,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普及发展,为健康山西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的舞台上,左权健身花戏团队手持彩扇,翩跹而舞,“一步三颠膝要颤,上下起伏似波澜”,队员们将非遗韵味融入健身动作,一举斩获7项大奖;广场舞《如今山西好风光》则舞出了新时代农村女性的自信风采,凭借“地域文化+科学健身”的创新融合表演,荣获最佳编排奖等4个奖项。
目前,我省已建成1.8万个常态化健身指导站点,11.9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乡村,为群众提供科学、精准的健身指导,科学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据统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7%,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提升至91.2%。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扎实成效,更彰显了体育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竞技体育实现历史突破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她们轻盈跃起,宛如灵巧的精灵,在空中优美翻转!”10月1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蹦床项目比赛现场掌声雷动,山西队凭借精湛技艺,以总分167.81分勇夺女子团体冠军,为山西摘得本届全运会竞技项目首金。
喜讯频传,捷报连连。山西选手胡译乘延续火热状态,在女子个人项目中以57.46分的优异成绩再摘桂冠。山西蹦床在同一届全运会上连夺两金,创造了我省该项目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随后,在十五运会女子25米手枪决赛中,山西运动员陈妍沉着冷静,以40中的出色发挥为山西夺得第三金。
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背后系统布局、厚积薄发的生动写照。这些佳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山西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更是我省深入实施“亚奥争光、全运争先、冬运争优、协调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展现出山西竞技体育持续向上、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际赛场上,山西运动员始终牢记使命、为国争光。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山西走向世界的苏翊鸣一鸣惊人,夺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实现了中国单板滑雪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中国单板滑雪史上首个奥运冠军。同时,他还收获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亚军,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冬奥会历史最佳成绩。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上,山西代表团再创辉煌,在田径、射击、跆拳道等多个项目中奋勇争先,共夺得6金3银3铜,一举刷新了我省参加亚运会以来的金牌数历史纪录,让世界看到了山西体育的强劲实力。
国内赛场上,山西健儿同样表现不俗。在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我省首次组团参赛便实现“开门红”,取得12金9银5铜的亮眼成绩,金牌排名全国第九,创造了我省冬季项目参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当前,山西体育健儿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经过4年的扎实训练和预赛的激烈比拼,我省共有272名运动员在27个大项、144个小项上获得竞技项目决赛资格,参赛总人数超过上届23人。在开幕前进行的决赛中,我省在蹦床、射击、跳水等项目上斩获5枚金牌,跆拳道、帆船等项目也有3银4铜入账,为后续赛事开了好头。
体育产业释放活力
青少年体育厚植沃土
晋阳湖畔,帆影摇曳。2024年10月,首届山西城市体育活动周帆船城市邀请赛在太原成功举办,来自天津、河北、北京等地的精英帆船队破浪前行,选手们在碧波间尽情体验着速度与激情。这是我省首次举办全国性帆船赛事,也是我省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山西省体育局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扩大体育消费,着力让体育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山西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由10家增至17家,产业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体育彩票销售屡创新高,2024年突破60亿元大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同时,山西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个、精品赛事3个、十佳目的地2个、示范基地2个,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9条、冰雪旅游线路7条,认定省级体育产业基地13个。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建成“校园航空飞行营地”和“航空飞行营地”各12个,低空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
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五年来,我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三进”活动170余场,拉动消费超3.5亿元;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40余场,带动旅游24.2万人次,刺激消费约0.9亿元;引进WTT常规赛等6项国家级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优质赛事供给,提升了赛事品质。冰雪产业表现抢眼,2024—2025雪季全省46家冰雪场所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营收1.31亿元,“冷资源”正在转化为“热经济”。
山西青少年体育也展现出勃勃生机。我省紧紧围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大任务,优先布局发展青少年体育,构建起学生比赛、U系列比赛、俱乐部比赛、省锦标赛、省运会比赛五个梯次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开展近千场,覆盖青少年达百万人次,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为人才选拔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全国赛场上,山西青少年选手不断刷新成绩单。2023年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太原市代表我省取得14金13银9铜,在全国69个参赛城市中排名第11位;2024年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我省实现全项目参赛,3支队伍挺进决赛,展现出青少年体育的扎实根基和巨大潜力。
人才培养始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五年来,我省累计培训教练员、体育教师5000余人次;从2023年起,每年选派体育专业师生开展体育支教、“体育明星三晋行”志愿服务活动,覆盖中小学生16万余人;2023—2026年周期累计命名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3所,涵盖“三大球”和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生态正在形成。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山西体育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稳健的步伐,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精彩答卷,为实现体育强国宏伟蓝图贡献山西智慧、展现山西作为、奉献山西力量。(本报记者 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