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我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64家
位居全省第一
11月18日,记者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市文旅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推动文旅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A级景区增至64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山西省“零”的突破;晋城市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全省首个;先后建成5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功打造“15分钟全民阅读圈”,年均服务读者上百万人次;陆续建成各类博物馆102家。
“十四五”期间,我市先后获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中国康养百强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十大热门黑马目的地、中小城市热度最高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从2022年的2958.9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4060.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22年的112.09亿元跃升至363.87亿元。2025年晋城文旅市场热度不减,根据山西文旅·云平台测算,今年1-10月,我市旅游接待人次已超去年全年,达到6000万人次;根据携程发布的《2025端午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晋城跻身境内酒店热门目的地上升榜第一名;根据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报告》显示,晋城入选境内游热度增长显著十大目的地之一。
过去五年,我市高标准构建“一核、两环、两带、多片”发展格局,不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A级景区从27家增至64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山西省“零”的突破;晋城市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全省首个;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我市优质旅游资源和33个旅游景区,公路沿线建设慢行道339公里、驿站58个、房车营地22个、观景台67处,同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旅游公路标志标识等服务设施,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围绕我市“资源丰厚、四季分明、区域差异”的特点,贯穿“分类整合、串点成线”的思路,设计推出31类133条精品旅游线路;坚持服务和监管两手抓,布局建设了一批高品质星级酒店、商务快捷酒店,精品民宿、等级民宿数量和质量居全省之首;全力打造“旅游满意在晋城”品牌,常态化开展文旅质量“体验官”、旅游服务质量“好差评”、游客满意度调查等工作。
过去五年,我市围绕“百村百院”、示范区建设、百里沁河经济带,构建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体系。“百村百院”工程建成康养特色村100个、院落100处,累计吸引31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有效助推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陵川县、泽州县创成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凤城康养示范区、皇城相府建成省级康养示范区,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覆盖3县13镇310个村,核心区20.2平方公里全面开放,受益人群超40万,成为全省首条“拥河”发展的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带。五年来,我市借助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以及2025年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等契机,加快建设沁河、丹河文旅康养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实现了文旅康养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组、整体性塑造。
过去五年,我市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惠于民,城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凸显,全民阅读深入普及,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晋城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市文化馆新馆、县区“两馆一站”以及鸣凤剧场等一批新地标建成开放;先后建成5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功打造“15分钟全民阅读圈”,年均服务读者上百万人次;持续举办广场舞、八音会、大合唱、村晚等一系列群众赛事,“太行山红色轻骑兵钢板书”等“五个一批”惠民工程累计开展演出超5.5万余场,送戏下乡4300余场;大剧院广场露天演出火爆出圈,观众累计达20万余人次,线上直播点赞数接近500万;上党梆子《大汉母子》、音乐剧《李有才板话》等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党梆子《申纪兰》、舞剧《挂壁天堑》等荣获省级奖项;全市陆续建成各类博物馆102家,涌现了“紫薇书房”等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阵地更加多元,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全市文物事业迈入保护与活化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新阶段。其中,成功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以“乡土中国、民居晋城”为主题推进古民居保护,晋城古堡申遗取得实质性进展;系统完成6601处文物资源核查,有序实施68项重点修缮工程,国保保存状况良好率达到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活化利用成效显著,“国省保开放日”吸引全国大批游客参观学习,社会力量投入近千万元参与保护,“文明守望工程”持续深化,构建起以保护为核心、以活化为路径的文物工作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新增各级传承人94名、项目52个,形成了梯队合理、项目丰富的传承发展新态势。
过去五年,我市立足“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定位,以“精准触达、全域覆盖、全年热度”为目标,聚焦中原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客源地,构建“传统节庆赋能、线上线下联动、事件活动引爆”的立体营销体系。积极把握数字流量机遇,联合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推出“跟着悟空游晋城”活动,将玉皇庙、铁佛寺等文化遗存与游戏场景深度融合,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实地打卡;依托明星演唱会与重要赛事,策划“跟着演唱会游晋城”“跟着赛事游晋城”系列推广活动,以粉丝经济、票根经济带动文旅消费,实现品牌从区域标识向全国性IP的跃升;牵头组建文旅康养城市联盟,推动13省24市共建合作机制,与新疆芳草湖农场联合打造的“太行风物·丝路行见”项目,获评文旅部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优秀案例,品牌影响力与区域协作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