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深耕处 文明情浓时

发布时间: 2025-11-06 08:40:55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清晨,城区北石店社区的网格员正更新着积分榜单,中原市集里市民扫码查询菜品检测报告;傍晚,金凤凰广场“政务夜市”的服务窗口前热闹非凡……在晋城,城市文明建设渗透在街巷肌理,流淌在民生温度,融合在基层治理。

“小积分”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上报楼道灯故障能积分,参加助老志愿服务能积分……这些积分还能换超市购物优惠,现在大伙儿参与社区事的热情特别高!”近日,城区北石店社区居民张兰兰拿着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与记者分享喜悦。

这样的变化,源于我市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将政策宣传、隐患排查、民生服务等职能精准下沉,通过实行积分管理分层分类考核,实现治理主体全覆盖:专职网格员依据专项管理办法考核积分;网格辅助员采用“基础分+绩效分”模式,积分与日常履职成效直接挂钩;居民和商户可通过上报隐患线索、参与问题处置、参加志愿服务等途径获取积分……通过“小积分”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共建共治共享,绘就城市文明底色。

一刻钟生活圈“近”享便利

城市的文明体现在一件件的小事上,体现在点滴细节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展示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是考验这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试金石”。

“下楼买菜5分钟,看病取药10分钟,以前跑腿半天的事,现在在‘生活圈’里全解决了。”天刚蒙蒙亮,市民李凤霞就前往中原市集挑选新鲜蔬菜。这个占地6600平方米的便民市场,不仅解决了周边3万居民“买菜难”问题,更配备了地下停车场、公平秤和食品快检室,让“柴米油盐”里透着品质感。

而家住东圣社区居民卢强的日常更便利:“社区里理发、借书,顺路打包社区食堂的饭,不用出社区。”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网格化服务,积极打造“一站式”生活圈,制定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方案,重点推进康乐、秀水苑等试点建设,同时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东圣社区文明实践站建成社区老年活动室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并联合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护士到家驿站,行动不便居民在线下单可享上门医疗;设托育中心解3岁以下孩子照护难题;积极打造智慧社区,开展“能工巧匠”一键呼叫、网格求助等近邻服务以及在线点餐、预约家政等服务,让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节节升。

“政务夜市”让服务更有温度

华灯初上,金凤凰广场的政务展台亮起灯带,社保、医保、税务等部门“摊主”面对面答疑。“平时在矿上,白天没时间,现在趁晚上遛弯的工夫就办好了公积金咨询,这太好了!”市民李芝在“政务夜市”的公积金展台前连连点赞。这种打破“朝九晚五”限制的服务模式,正是我市政务服务从“群众找服务”到“服务找群众”的生动实践。

从“大厅窗口”到“街头广场”,政务服务的时空延伸背后是理念革新。今年8月,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公安、税务等多个部门,连续举办四期“夏夜纳凉政好有你”活动,将商事登记、社保医保等高频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累计接受咨询90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收集建议60多条。而这只是我市开展政务便民服务的一个切面:“7×24小时自助服务”不打烊,“数字政务门牌”遍布社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治“疑难杂症”,形成了“线上+线下”“日间+夜间”的服务闭环。政务服务大厅里,“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识醒目,商事登记、民生服务等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当工作人员化身“政策讲解员”“矛盾调解员”,政务服务便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

积分制让文明有了“价值感”,便民圈让幸福有了“可达性”,政务服务让群众少了“奔波苦”……我市通过城市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双向促进,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破解了群众急难愁盼,擦亮了城市文明形象,激发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投身基层治理的不竭动力。(郭超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