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全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发布时间: 2025-10-20 10:47:28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10月16日,记者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2024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8.4%、增加值年均增长14.4%,比规上工业高出4.2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更明显。2020—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607亿元增长到2996亿元,制造业总产值从364亿元突破到1096亿元,增长了2倍多,占规上工业的三分之一。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尤其近五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8.4%,增加值年均增长14.4%,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出4.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尤为难得。特别是在煤炭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仍然持续提升,2024年制造业入库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从“十三五”末的2.6%提高到5.9%,真正扛起了转型“大梁”。

从“结构”看,产业的“多极支撑”格局更清晰。“十四五”以来,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逐步形成“传统焕新、新兴崛起、未来布局”的态势。传统产业中,钢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100%,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晋钢集团蝉联“中国企业500强”,冷轧薄板产量稳居全省第一。铸造行业,依托345万吨全省第一的铸造高炉产能,晋城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铸管及市政管件生产基地,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24届全国铸造学术会议,获评全国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晋城铸造”品牌更加响亮。新兴产业里,光机电产业,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30”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产值70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倍,成为全市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还积极培育机器人、氢能与储能两大未来产业。

从“韧性”看,产业链与专业镇的“增长引擎”作用更突出。坚持链式思维,建立了钢铁、光机电、煤层气、装备制造、铸造、煤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医药、丝麻纺织服装10大重点产业链,构建了“总链长+链长+链主+专班”的全链条推进体系。晋钢集团探索的“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在全省推广。目前,已有114个产业链项目顺利投产,新增产值436.4亿元,十条产业链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深挖制造业、特色轻工、特优农业等领域优势,构建起了“3+20+5”省、市、县专业镇梯次培育格局,泽州铸造、陵川中药材文旅康养、阳城陶瓷琉璃(珐华)3个专业镇入选省级专业镇。今年1-8月份,省级专业镇实现营收130亿元,增速24.5%,排全省第一,专业镇已成为带动特色产业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动能”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路径”更明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2021-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达到29.1%,排名全省第一。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79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坚决扛牢省委赋予晋城建设“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全力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我市的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入选工信部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2021-2024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降幅全省第二。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5家,绿色产品1个,能效领跑者1家,水效领跑者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2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