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协作” 监督有力

——兰花集团探索纪检监察监督新模式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0-03 08:54:56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纪委监委的悉心指导下,兰花集团聚焦制度机制保障、贯通协作发力、人才队伍建设三个维度,在二级企业层面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片区协作监督模式,初步实现了监督效能与治理效能有机统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和作风支撑。

以系统性创新夯实制度根基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护航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所有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兰花集团的答案是:在二级企业层面积极探索片区协作监督模式。

该项探索自启动之初,便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也结合各自职能,给予了有力支持与精准指导。

为确保探索方向正确、推进稳健,兰花集团党委深入领会相关精神,认真研究有关文件,最终形成两点共识:一是监督触角必须进一步延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二是监督力量必须进一步整合,切实增强组织效能。

在此基础上,兰花集团出台《兰花集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集团纪委按照方案,以“三化”建设年行动为牵引,新建13项制度,修订14项、废止24项,系统健全日常履职、业务流程、沟通协调和考核激励四项机制,全面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

日常履职方面,明确分工、会议、意见回复及日常业务流程,厘清权责界限。业务流程方面,制定6类工作流程图,构建“线索研判—调查核实—审理把关”标准化体系,提高办案效率。沟通协调方面,建立片区协作组与机关内设科室、联系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三重一大”监督,强化基层监督能力。考核激励方面,实行“绩效+业务”双考核,结果与晋升、评优、薪酬直接挂钩,突出实干实效导向。

以“室组”联动重塑监督体系

在二级企业层面探索片区协作监督模式,兰花集团的核心举措是建立“室组”联动机制。

“片区协作在县级纪委监委已有成熟实践,但在市属国有企业中推行仍属全新探索,其背后是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的系统性变革。”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探索中,兰花集团充分借鉴县级纪委监委在片区协作上的成熟经验,形成了四级监督管理体系,即:集团纪委(监察专员办)统筹协调、内设科室专业支撑、片区协作组一线监督、纪检监察人员具体落实。

其中,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大小搭配的原则,将集团所有二级企业划分为14个片区。每个片区内所有纪检监察人员组成一个协作组,设组长、副组长及相关成员。

在此基础上,集团纪委构建“室组”协同监督模式,横向形成了从信访受理到案件审理的全链条执纪执法机制,纵向建立起由副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片区协作组一线执行的领导体制。

这一模式明确了下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边界、权限范围、操作流程与责任划分,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线索管理不规范、监督职能薄弱等深层次问题,切实推动国企监督实现有效覆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坚实保障。

以多维培训锻造纪检铁军

“室组”联动机制的良好运转,离不开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支撑。

兰花集团纪委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持续加强对基层纪检机构业务指导,探索“互助型”“帮带型”“提级型”培训模式,以“三化”建设年行动为契机,精心打造了“理论培训+上挂轮训+以案带训”三位一体培养平台。

9月10日至11日,集团纪委举办纪检监察系统“三化”建设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推深做实“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各级纪检监察人员90余人参加培训。

“通过系统培训,我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室组’联动中流程规范有了更深把握,解决了过去工作中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困惑。”兰花集团东峰煤矿纪委书记、第一片区纪检协作组组长冯大纲说,“下一步,我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履职水平,严守纪律规矩,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理论培训聚焦党规党纪与法律法规,旨在夯实思想根基、理论根基、实践根基,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增强程序意识。与此相对应的,“上挂轮训”则是集团纪委选派业务骨干至上级部门,通过参与案件查办拓宽视野、锤炼本领;“以案带训”坚持实战导向,推行“老兵带新兵”,促使新人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兰花集团纪检监察干部在政治站位、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方面得到显著增强,逐步建立起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纪律铁军,为集团健康发展筑牢了廉洁防线。

“在二级企业层面积极探索片区协作监督模式,不仅是制度的重塑、力量的整合,更是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的关键之举。”兰花集团纪委负责人说,未来,将继续深化拓展探索成果,让监督“探头”越擦越亮,纪律“戒尺”愈发精准,以更加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为打造现代化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本报记者 张明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