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拥抱每一种生活丨听听这些“小镇”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08:51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太行山下,晋城有一群会讲故事的“小镇”,它们或许没有都市的喧嚣,却各有各的味道,有的装着几代人的童年梦、有的浸着笔墨书香、有的凝结着自然的甜蜜、有的能让人把失眠丢进山谷……

树理小镇

笔墨里的生活,还在继续

沁水县尉迟村的树理小镇,处处带着“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印记。走进小镇,赵树理故居最先映入眼帘,古朴的老屋和当年的书桌、手稿,让人能想象他伏案写作的模样。文学馆里,《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的人物蜡像像从书里走出来,家风馆则静静讲述着赵氏家族的故事。

赵树理故居文化旅游区

而这里不只有“旧时光”。文创产品“尉迟笔筒”“敬德年画”“门神冰箱贴”把文化变成能带走的物件;采摘园里能亲手摘下新鲜蔬果,从枝头到掌心的新鲜劲儿里,藏着农耕的趣味;花海观光区顺势成为歇脚的景致,摘累了能在花田边坐坐;树理书斋里,一人一茶盏,摊开一本心仪的书,阳光漏进来,落在字里行间。

从故居的笔墨到书斋的茶香,这座小镇把“山药蛋派”的生活气息,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

司徒小镇

铁花滚烫,照亮千年烟火

晋城司徒小镇的夜空,常会被1600℃的“火焰”点亮。匠人们用打铁花表演两度创下吉尼斯纪录,这项始于春秋战国的老手艺,如今成了很多人专程赶来的理由。

司徒小镇“打铁花”表演

《千年铁魂》演出时,滚烫的铁水被击向高空,瞬间散开成漫天星火,配上光影和故事,把晋城“九头十八匠”的老手艺讲得活灵活现。村民们还自编自演《又见老山西》,把本地民俗搬上舞台,将打铁花的技艺传到外地。

逛累了可以去六尺巷,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建筑沿街而立,汇聚了晋城的民俗、美食、创意集市,油坊、醋坊、豆腐坊……这些带着农耕印记的老作坊被一一复原,晋城本土的老手艺和旧时光景在这里鲜活呈现,走进去就像踏进了明清年间的市井,连空气里都带着老味道。

当铁花在夜空炸开时,巷子里的灯正亮着,老城的烟火和新文旅的热闹,在这里撞出最动人的模样。

沃泉星梦童年小镇

在这里,童心永不褪色

沁水县下沃泉村藏着一座“童年博物馆”——沃泉星梦童年小镇,是晋城首个童年记忆主题亲子研旅示范区。这里常有有趣的画面:大人们围在一起玩滚铁环、踢毽子,孩子们则对着会喊话喷泉大声说话,看水柱跟着声音高低跳动,笑声能传到街尾。

沃泉星梦童年小镇

小镇的时光是“双向的”:80年代教室的旧书桌、玻璃弹珠让人想起儿时,而星空研究室、历山生物观察课又能让孩子看见自然的细节。萌宠乐园里,羊驼、柯尔鸭会凑过来要摸摸,农耕文化体验一条街能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沃泉客厅、研学中心、研学客房、康养民宿等设施齐全,近百种研学课程和亲子营活动,既能让孩子撒欢,也能让大人暂时“变回小孩”。

古树见证着村子的变化,寺庙老屋藏着老辈的故事,而研学课堂又在悄悄种下对未来的好奇——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梦想家,也允许“你”继续做小孩。

松庙睡眠小镇

把失眠交给山风与星空

“要想睡得好,请您来松庙。”陵川县的松庙村藏在东坡山与石坡山之间,是一座把“好好睡觉”做成特色的“睡眠小镇”。

松庙睡眠小镇民宿

“睡眠”是这里的核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红星医生每月回乡坐诊,平时也会远程会诊。陵川县中医院的医师常驻村里,针灸、拔罐随到可做。陵川药膳、药茶成了特色康养餐,小米、药枕等伴手礼也带着“助眠”标签。清晨在山林瑜伽时能听见虫鸣,午后踩松针散步时能闻见草木香,傍晚去理疗馆闻艾草香,或是做个SPA舒展筋骨。若还没睡意,山顶的星空足够澄澈——没有光污染的夜空里,北斗七星像挂在头顶的星辰灯。

当夜幕再次落下,木屋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松庙村又将在山风里,接住一个个期待好眠的梦。

柿元蜜蜂小镇

藏在蜂鸣声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旁的沁水县柿元村,因“甜蜜”产业成了网红地。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是必去之处,在这里能系统了解蜜蜂的生活规律、群体结构,以及蜂蜜从采集到酿造的完整过程。

柿元蜜蜂小镇

这里藏着一条能“看、尝、带”的蜜蜂产业链。圣康蜜蜂产品绿色生产车间干净整洁,能看到蜂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蜜蜂良种繁育基地被绿树环绕,蜂箱里藏着培育优质蜂群的秘密。逛累了,能在小镇内尝到原汁原味的蜂蜜,挑选蜂蜜制品当纪念品。

从博物馆的知识科普到生产车间的实地参观,再到品尝新鲜蜂蜜,这座蜜蜂小镇把“甜”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

晋城的小镇各有各的性子,树理飘着墨香、司徒燃着滚烫、沃泉藏着童心、松庙透着安稳、柿元带着蜜甜,每一个都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样子,来走走,总会遇见让你想停下来的那一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