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有一群与金属碰撞声相伴的追光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剑尖击打碰撞的声音准时响起。作为全市唯一专业击剑教训组织,在击剑协会训练场上,运动员们已经开始了步伐训练。协会的教练和运动员们是全市击剑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书写着击剑运动的育人篇章,也展现了基层体育人在体教融合时代的破局之路。
击剑训练场上,教练陈浩浩正在纠正队员的持剑姿势。这位曾斩获省运会重剑个人、团体双料冠军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如今将赛场经验化作育人良方。“手腕要既有力度又不失灵动。”他边示范边讲解,金属护具下的眼神专注如炬。从省击剑队助教到市击剑协会的教头,多年来他培养了200多名队员,其中17人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
不久前,陈浩浩的“新晋爱徒”陈钰婕刚被省击剑队选中。这位凤台小学六年级的“天才少女”,正是市击剑协会人才培养的缩影。
在去年暑假的击剑运动推广活动中,陈浩浩发现了这个“持伞姿势自带击剑韵律”的女孩子。在1个月的暑期特训中,市击剑协会的专业教练团队为她制定了“专属”的培养方案。天赋加努力,很快她就经过了省击剑队的考核,无论是步法正确率还是反应速度,都让考核人员刮目相看,这个12岁的女孩成为当年我市唯一入选省击剑队的小学生。
“我们有全市最专业的体能训练教练,是经过国家认证的。”陈浩浩介绍,现有学员中有23人完成了运动员注册,相较其他培训社团而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前些天,市击剑协会还与市青年夜校联手,招收对击剑运动感兴趣的青年。
在协会荣誉室的陈列柜里,2023年山西省击剑锦标赛女子甲组团体赛第一名的冠军奖杯格外醒目。这个战胜省城劲旅太原队的历史性突破,源自赛前赴济南集训时的铁血淬炼。“近40℃的高温,每天1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姑娘们的训练服能拧出水来。”陈浩浩回忆起备战的日子,感慨地说:“有个队员带伤仍坚持加练,她说为了能出成绩,再苦再累都能忍。”这种镌刻在剑锋上的信念,让队员们在决赛中完成惊天逆转,最终夺得团体冠军。
但“剑客梦”也会遇上阻碍。“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不是找不到好苗子,而是说服家长。”陈浩浩展示着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大部分家长对击剑运动并不了解,从思想上认为进体校就无法完成学业,还有些家长担心运动损伤。
在县区某学校的招生宣讲会上,一位母亲的质问刺痛人心:“练击剑能上重点高中吗?”陈浩浩只能详细解读政策:“我们整理了二级运动员可以报考的大学,很多都是优质学校。我们就曾有队员通过体育特长考入理想学校。”数据背后是艰辛的破冰行动。最近,市击剑协会积极尝试与几所中小学建立招生和特长选拔联络,并筹备开设体验课程或者家长开放日,让更多人了解击剑运动,见证击剑运动员夺奖的风采。“看到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所有的困难都化作了动力。”陈浩浩轻抚着泛黄的训练日志,里面记录着每个队员的成长轨迹。
在市击剑协会训练馆里,一面“宣传墙”见证着击剑运动推广的破茧之路:市击剑协会依托本地体育资源,响应国家“体教融合”政策,通过组织赛事、培训教练和运动员等方式普及击剑运动。近年来,协会通过协办各级各类赛事,逐步提升击剑运动的区域影响力。
2022年,市击剑协会协办了山西省击剑锦标赛,吸引了全省10支队伍、近百名青少年选手参赛,涵盖重剑个人和团体项目。此类赛事为青少年搭建了竞技平台,助力击剑运动后备人才储备。
“我们计划争取更多高水平赛事落地晋城,并推动击剑进校园、进社区,扩大击剑运动的群众基础。”陈浩浩说,家长们从质疑到支持的转变,是一座城市对体育精神的敬畏与传承。“击剑运动员的字典里没有撤退,我坚信晋城会有更多热爱击剑运动的孩子们站上更高的领奖台,我们的击剑之光,终将照亮更多追梦者的征程。”陈浩浩说。(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