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赵海军)从“输煤炭、输电力”的传统能源输出模式,到“输算力、输服务”的数字经济新路径,山西这座“煤炭大省”向“算力大省”的转型,正以看得见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
8月20日—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组织的“算力中国行”(山西站)走进太原、大同两地,实地探访七家企业与机构,在机房的轰鸣声、产线的有序运转中,解码山西以算力为笔,绘就产业转型新图景的密码。
通信运营商:筑牢算力底座,织密“算网存”协同网
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山西移动与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以庞大的网络布局和先进的技术能力,为山西算力产业搭建起坚实底座。
走进中国移动(山西太原)智算中心,通算机房内整齐排列的机柜如“数字堡垒”般静默运行。“通算支撑着政务云、金融交易系统等核心应用,稳定性是生命线。”山西移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志勇指着机柜上方的走线架介绍,中心采用“双路市电+大容量UPS+高功率柴油发电机”的“三保险”供电模式,储油量可支持设备满载运行超8小时,搭配24小时紧急供油协议,实现电力“零中断”。而智算机房则是另一番“智慧图景”,大规模计算集群如“超级大脑”,通过高速无损智算网络实现协同工作,为大模型训练、图像识别等AI应用提供澎湃算力。截至2024年底,山西移动已建成覆盖全省的“2+3+10+X”数据中心体系,通算能力达53PFLOPS、智算规模达500PFLOPS,长治智算中心更已投产140P智算能力,为晋南AI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中国联通山西算力中心,网络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郭严伟带领媒体采访团走进二层液冷服务器机房。“这是晋云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采用高效芯片与液冷技术,PUE低至1.18,散热能耗降低40%。”郭严伟说,平台搭载的64PAI算力,正成为山西煤炭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加速器”。相邻的山西省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同样亮眼,已为全省383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影像存储与共享服务,打破地域壁垒;山西省政务云平台则支撑着传染病监测及应急指挥系统,以算力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此外,算力中心已完成全链路改造,从门禁到视频均采用加密技术,为数据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硬核企业集群:创新与超算双轮驱动,激活产业新动能
从核心产品研发到国家级先进计算中心,山西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正以技术突破引领算力产业向“高精尖”迈进。
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计算机、AI服务器等核心产品整齐陈列。公司董事长王宪朝指着一台算力服务器介绍,百信建有院士工作站与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首批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服务器供应链成熟度最高等级(M4)认证的企业,其服务器产品在金融行业占有率位居前列,并与头部电商企业实现了深度合作。在三层的产品生产线,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台产品都符合高标准;重点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围绕行业应用展开攻关,百余项知识产权见证着企业的创新实力。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的“太行一号”主机,则代表着山西算力的巅峰实力。“这台全栈技术架构主机,计算能力排在国内第一集团。”中心主任赵崇山指着控制台大屏说,主机采用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PUE低至1.04,已支撑20多位院士的科研项目——从工业仿真,到优化计算,再到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训练,“太行一号”成为科研与产业创新的“超级大脑”。中心副总经理于周洋补充道,太原中心已联合多省成立“黄河流域算网联盟”,并当选国家先进计算互联网副理事长单位,正以开放生态推动算力共享。
多元场景落地: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催生转型新活力
算力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从医药制造到数据服务,山西正让算力从“基础设施”变为“生产力工具”。
山西双雁集团的智能化数据中心内,PPT展示着企业“智能制造+算力底座”的转型路径。“我们以算力智能中心为核心,实现医药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理。”集团总经理雷曙光带领探访团走进车间,机器人精准操作、实时监控大屏闪烁着生产数据,“这条产线融合了AI与自动化技术,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双雁集团拥有205个药品批文、46项发明专利,三大生产基地覆盖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全产业链,其生物医药产业园投产后,磷霉素钠等产品远销多个国家,算力正为这家老牌药企注入“数字基因”。
大同东风里数据服务基地则是另一片“算力蓝海”。基地内,滴滴出行、文远知行等7家企业汇聚2000余名数据人才,形成热闹的“数字工场”。“我们为滴滴提供车辆标注、语音标注服务,推动AI模型优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文远知行大同分公司500余名员工则专注于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为全球26个城市的自动驾驶测试提供数据支撑。灵波微步科技更与字节跳动深度合作,开展大模型文本审核业务,计划为大同新增500个就业岗位。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同)实验基地同样不可或缺,基地主任表示,实验基地已开展10余次AI产品检测,为数据标注行业制定标准,推动山西数据产业链规范化发展。
中联数据阳高数据中心的展牌前,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玄利伟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已建成3.5万架高功率机架,投运服务器32万台,2024年营收达18亿元。”在二楼大屏区,实时数据显示,2025年单月用电量已突破2亿度,80%的员工为当地户籍,还与大同多所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这座“数字粮仓”正成为大同吸引人才、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从通信运营商的底座搭建,到硬核企业的技术突破,再到多元场景的落地生根,山西以算力为纽带,正将能源优势转化为数字优势。这场从“黑”到“智”的转型,不仅重塑着山西的产业格局,更为全国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山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