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意渐浓,我市消费市场却“暖意”涌动。近期,我市紧抓秋冬消费旺季,通过政企联动、线上线下融合、传统与新潮形态交织,共同勾勒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生动图景,推动全市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促销周期延长,全域格局凸显
以“2025精品消费月”为契机,我市开展了一系列规模大、周期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消费活动。本轮活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促销周期显著延长,从以往单日或单周的短暂爆发,延伸为从10月下旬持续至11月中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充裕的选择时间;二是全域联动、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力,推动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在政策引导下,全市各大商超综合体积极行动。城区万达、新凤展、圣亚、居然之家等通过满减赠券、店庆促销、线上秒杀及现金补贴等方式密集发力;高平市以“双11嗨购节”和“冬装节”接续联动,精准对接季节性需求;沁水县推动服务下沉,组织家电家装进社区,有效触达终端居民。
“今年‘双十一’我们提前筹备,政府搭台宣传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居然之家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家居家电类商品销售环比增长显著。
从服饰餐饮到家居家电,一系列全域性、多层次的促销活动,不仅精准点燃“时令经济”的消费热情,也在满足市民多元化、品质化需求的同时,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电商直播助农,数字赋能乡村
入秋以来,市商务部门组织各乡村e镇集中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通过直播电商、短视频大赛等数字化手段,激活农特产品上行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城区乡村e镇以“消费帮扶金秋行动”为主线,组织直播团队深入本地企业开展实地探厂、探园直播,真实展现产品源头与工艺。同期启动的“消费帮扶e路同行”短视频大赛,旨在以赛促销、以赛育品,推动“九头十八匠”区域公共品牌升级,构建“主播+供应链”长效发展机制。
高平市乡村e镇则联合融媒体中心,推出“电商助农e路同行”短视频与公益直播活动,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双线联动,构建起立体化营销矩阵。
“我们系统引导乡村e镇开展‘数商兴农’,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更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9月底至10月底,全市各乡村e镇累计开展直播助农活动80余场,覆盖企业近50家、农特产品180余款,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高效转化,让更多“晋字号”农产品走出太行。
搭建便民商圈,激活社区消费
十月以来,六县(市、区)积极响应“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号召,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蓬勃开展,将便利送到居民“家门口”,以“小圈子”服务“大民生”,精准激活社区消费新潜能。
城区在东滩会搭建了大型便民服务平台,联合8家品牌企业,并设置10个文创、特产与美食展位,集中提供物美价廉的便民服务,推动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深入落地。
阳城县的活动凸显了“服务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全县系统组织了餐饮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老字号企业“三进社区”活动,并结合重阳节传统,开展了多项特色敬老活动,将便民服务延伸至文旅场景。
陵川县的关怀精准聚焦“一老一小”。重阳节期间,在崇文镇城北社区开展“情暖重阳佳,爱心义剪”活动,免费为老人服务;谷根孕童购物中心则在国庆期间推出儿童骨龄测量等便民促销活动,体现了对特定群体的细致关怀。
“家门口就能买到实惠电器,还能体验文创产品,带孩子参加活动,特别方便。以前‘双十一’主要在网上逛,现在线下活动也多,体验更好,价格也实在。”市民王晓萍感慨地说。
这些遍布城乡、形式多样的活动,精准对接了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在提供便利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全市消费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更接地气的内生动力。
为应对“双十一”消费热潮,我市各大市场主体持续加码,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这股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消费热潮,正推动线上线下互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消费格局加速形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