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在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项目谋划、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增量提质。深化“晋创谷·晋城”建设,从科研平台、科技项目、科技招商、应用场景、人才支撑等方面谋划具体举措,促进谷内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有效集成。截至8月底,累计入驻初创企业及团队63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077万元,企业营业收入6.2亿元。充分激发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潜能,围绕我市其它优势领域谋划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市医院建设宫颈疾病研究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支持山西瑞亚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医药健康领域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认定省中试基地1家,新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7家。
推动创新主体培育量质双升。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常态化帮助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力争年底新通过认定高企数达69家。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服务,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全市有100家企业成功进入本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211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享受相关税收优惠3.43亿元。
积极争取科技项目立项实施。围绕“1+5”现代产业体系,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积极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解决重点产业技术发展难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碎软低渗煤层地面水平井分段造穴卸压抽采技术及工程示范”列入省重大专项计划,获得省级科研资金支持500万元;山西科技学院实施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赋能产业创新研究”列入科技战略研究专项,获得省级科研资金支持3万元;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立项64项,下达资金457万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效提速。锚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加大技术合同登记力度,深入企业指导协助登记,确保应登尽登,实现从“单纯认定”到“增值服务”的转变。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技术合同交易440项,合同交易总额19.22亿元,技术交易额11.69亿元。其中登记(输出)技术合同92项,合同成交金额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22%,技术交易额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43%。常态化、高频次、小规模开展成果对接活动,打造全新创新成果资源与金融机构交流对接平台,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认真落实《晋城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惠企政策,对138个项目下达奖励资金1539万元。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共选派4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下达专项资金86万元,6个县(市、区)实现农业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并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农业科技特派员针对不同产业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40余次。定期举办科技大讲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解读科技政策、发布科技成果、服务企业发展。(记者吉丽、牛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