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织就“智能经纬”

发布时间: 2025-07-09 09:16:57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当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服装摆上全球各地的货架时,消费者或许不曾知晓,这些备受青睐的品牌面料,很多都来自晋城。

在晋城,曾经以“千人纱、万人布”为标签的传统纺织业,正在通过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实现从“织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不少本土纺织企业借助智能化生产线、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速推进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进程,让新质生产力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全新动力源泉。

走进山西建投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却井然有序的景象。“我身边的这台设备就是粗细联控制系统的操作平台,我们的纺织工人只需要在平台上下达操作指令,粗纱到细纱的生产环节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精准流转,全程无需人工介入。”山西建投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燕介绍,如今,该企业的纺织车间从梳棉到并条再到最后络筒,已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山西建投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麻纺织技术咨询、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麻纺织企业。公司2017年成立,2019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产纱线2500吨、坯布1000万米。公司先后通过了GOTS/OCS全球有机纺织品认证等一系列国际品质认证,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麻纺织生产线,主营麻类纯纺及混纺类纱线和面料,约80%产品出口至孟加拉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

借助国内领先的智能化麻纺织生产线,2024年企业完成纱产量2095吨,布产量941万米,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创历年新高。其中,自营出口额5278万元,同比2023年实现9倍的增长,其麻棉类高档面料备受业界喜爱,是多家国际快时尚品牌指定面料供应商。

车间里的生产线上,多台智能化自动络筒机发出隆隆声响,纱锭在既定轨道上往复穿梭,当运行至预络筒位置时,通过自动上纱、找头、接头、修正等一系列工序,一筒筒优质棉纱便完成络筒。场景中,自动化设备持续高效运作,纺织工人的身影已难得一见。企业依托智能监测、人机协同作业等应用场景的搭建,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控。

“我们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络筒工序,过去一台车需要两个人,现在引入智能化设备后,两台车只需要一个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张金燕介绍,生产线上的设备,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包括瑞士立达并条机、喷气纺纱机、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德国卡尔迈耶浆纱机、比利时必佳乐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在内,都是较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麻纺织加工设备。自从引入智能化设备后,产品不仅在性价比上占据了优势,而且质量也显著提升。目前,车间已100%实现自动化生产,对比传统生产线,吨纱用工水平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10%左右,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

2020年10月,企业投资920万元的“5G+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智慧园区”项目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搭建,完成投资190万元,建成5G专网、航数智能纺织物联网云平台、企业机房和数据中心。平台建有设备监测、能耗监测、订单管理等六个模块,实现了业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智慧平台上,实时呈现每台设备的生产数据,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有效分析,我们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精准管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山西建投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装备部部长丁晨宇介绍,车间可视化看板实时展示生产运行状态,移动终端可异地查看各类生产信息,航数通信终端可实时采集生产工艺等数据,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有效分析,获得最优生产计划管控。

企业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入选企业、晋城市“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示范企业。

“未来,我们将积极打造全球最大麻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提档升级,让晋城的纺织品走进更多国家,让晋城品牌闪亮全球。”张金燕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为国际品牌提供面料,到立志打造全球最大麻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山西建投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正以智能化为笔,以科技为墨,在传统产业的画卷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晋城制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袁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