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09-04-28 08:37: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2009年4月25日在晋城市第五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晋城市财政局局长 王克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加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明显增多的形势下,全市上下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安排部署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定决议,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协调推进、均衡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良好,各项预算任务全面完成,为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变动情况。经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在执行中根据省财政厅追加的专项指标及《预算法》的有关规定作了一些相应变动:一是将省追加的专项指标按照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顺加到了有关科目;二是将办理省与市各项财政结算补助事项所增加的地方财力按规定作了相应安排;三是市、县两级根据各自情况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超收收入和增加调入资金,对预算做出了相应调整。因此,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由496671万元调整为667694万元,变动因素为:上级财政下达专项指标129061万元,与省办理2007年结算增加结余5151万元,本年超收安排30749万元,增加调入资金6062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由194660万元调整为210605万元,变动因素为:省财政下达市本级专项指标28247万元,与省办理2007年结算增加结余276万元,本年超收安排808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20667万元。

  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31565万元,为预算的100.2%,比上年增长17.2%。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641万元,为预算的103.2%,比上年增长22.8%。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32928万元,为变动预算的94.8%,增长17.1%。全市基金收入完成165061万元,为预算的138.5%。基金预算支出128168万元,为变动预算的86.3%。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71905万元,为预算的89.4%,比上年增长3.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0199万元,为预算的104.8%,增长19.5%。一般预算支出193871万元,为变动预算的92.1%,比上年增长8.9%。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89802万元,为预算的128.8%;基金预算支出63386万元,为预算的87.6%。全市及市本级预算分别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一般预算滚存结余34766万元,净结余1760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滚存结余16734万元,净结余1603万元。

  综观2008年预算执行和财税工作情况,集中体现以下特点:

  (一)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收支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

  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达到113亿元,增长17.2%,连续八年保持高位增长,平均增幅高于全省水平;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6亿元,增长22.8%,比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高5.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水平高7.7个百分点。

  财政体制改革效果全面显现。2008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22.3%,市级增长3.5%,首次扭转了“十五”以来市级增幅两倍于县级的局面,市级财力明显向县级转移,市县两级收入增长幅度发生逆转,增强了县级大力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民生财政理念得到较好体现。各级财政支出向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方面大幅倾斜,明显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幅度;市本级新增正常财力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其中,农村农业事业支出高出6个百分点,文化教育事业支出高出5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事业支出高出8个百分点,科技事业支出高出2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事业支出高出3个百分点。

  (二)加强财政调控,加大投资力度,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上取得新成效。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财政安排1亿元地方工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2800万元科技研发资金、4000万元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切块资金、3000万元的城镇化发展资金、3000万元扩充信贷担保资本金,争取上级技术创新资金1.2亿元,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的办法,着力培育新的财源经济增长点。先后支持工业科技项目87项,引导企业资金投入45亿元;支持循环经济推广项目29项,引导企业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8亿元;配套省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项目16类150个;提供信用担保贷款金额3.9亿元,扶持中小企业101家。综合评估财政投资效益,项目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实现利税16.7亿元,拉动非煤产业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同时,大力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出资2200万元收购了北京汉唐公司持有我市165家企业的5.2亿元债权,减轻了企业债务包袱;出资1.4亿元,支持18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凤凰织品、市民爆公司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投入1.58亿元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燃油补贴、退耕还林等财政支农、惠农政策,45万户159万农民从中受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投入4300万元新发展节水面积3万亩,补助181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0.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投入6633万元补助新增沼气秸秆气用户30941家,全市累计达到14万户,继续稳居全省第一;同时,高度重视沼气秸秆气的管理与维护,支持建设了1个市级农村沼气秸秆气服务中心、6个县级服务站 、86个乡村服务网点。投资1.06亿元完成通水泥路500公里、村连村道路1204公里,通畅率达91.9%。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农家店272个。投入900余万元支持“百村千户万台机”工程,建成高标准农机化示范村102个。投入3500万元加大财政扶持畜牧产业力度,全市生猪存、出栏分别达到106万头、166万头,占农业总产值48%,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安排资金450万元启动了文化兴农工程,为每个村每年免费演出一场戏、放映12场电影,建立农家书屋,在农民工集中地配备电视机、DVD机及流动图书柜,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文化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全市各级财政融通社会各类资金164亿元,新上了33项城建工程,全方位提升了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水供气、绿化净化数字化等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支持了白水街、前进路、市区东南出入口通道、泽州北路延伸、环城高速等通道工程建设。启动了市委党校、客运东站建设,完成数字电视转换5万户,新增清洁煤层气用户3万户,80%区域完成城市供气管道改造,新增集中供水片区8个,新增16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投入3777万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市714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完成达标任务,对市区常年运行的128台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已完成改造任务59台。支持了白马寺山和市区可视荒山绿化、市区出入口景观绿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人均新增2.3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8%,继续在全省领先。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47天,首次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三)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较好地维护了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大局。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三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人均年补助水平比上年提高190元,补差592元,超过省定432元标准; 四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人均年补助水平比上年提高62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万城乡低保对象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农村五保户市级补助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对象补助标准提高700元,为5078名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1095.7万元,人均2157元;新改扩建敬老院12所、新增床位59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12.2%,超过省定10%的要求。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年人均提高了1056元,按人均1080元、700元标准分别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取暖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障金8.75亿元,为29万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了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继续支持残疾人康复事业,为60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为300名残疾人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为36个社区配置了康复训练器材。全力支持“零就业家庭”“创业培训”“为下岗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或购置公益性岗位”等工作,763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困难就业人员2119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幅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额度高于省定标准,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前翻了一番多,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了2倍以上,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3亿元为100所农村小学配备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100所农村初中学校安装互联网,改扩建农村中小学42所,改造危房面积11.8万平方米;兴建了一中、二中、三中、凤鸣、星河等市区学校综合教学楼,全面启动了19所市直学校操场改建,创下了年度教育投资最高记录。投资3600万元,按照34种基本医疗设备为全市116个乡镇卫生院、1741个卫生所,以及撤乡并镇时保留的原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标准化设备,率先在全省完成国家级标准化卫生院创建工作。投资486万元,支持10个社区服务中心25个社区服务站达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市区廉租住房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启动400户农村住房解困试点工程。较好地支持城乡群众健身设施改善、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发展。

  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针对三鹿奶粉事件中引发的公共危机,及时调拨345万元,支持各医疗机构对婴幼儿免费诊治,全市累计筛查婴幼儿49645人,确诊163人已全部康复。5.12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市财政紧急筹资8192万元,支援灾区建设3453套过渡安置房,建筑面积64952平方米。为了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发放救灾资金289万元,救助灾民2.65万人(次)。

  (四)着力完善改革措施,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实现了新跨越。全市1102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纳入面100%,部门预算编制方式更加规范,预算编制透明度明显提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推进,市级财政重点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集中采购规模扩大到5.4亿元,节约资金5398万元,节资率10%。评审财政投资项目240个,评审资金10.8亿元,审定资金9亿,节约财政资金1.8亿元,审减率达16%。财税监督进一步强化,依法检查社会关注的重点资金2.2亿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2058万元。

  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在看到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财政减收因素增多、财政收入增幅减缓、财政刚性支出加剧、民生需求呼声较高”。财政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财源结构性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基础不牢,行业性波动对财政良性运行存在着较大威胁;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漏征漏管问题依然存在;资金浪费、违反财经纪律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标本兼治、远近结合之策,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的一年。综合反映到财政方面,将是我市本世纪以来减收增支矛盾突出、平衡收支难度最大的一年。表现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停征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政策性刚性支出急剧增加,已明确的增支因素有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提高城乡低保、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补贴标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翘尾,高中阶段配备新课程实验技术装备,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等。静态测算减收增支综合因素,全市政策性刚性增支因素大幅高于增收因素,市本级新增刚性支出两倍于新增财力,平衡收支压力是多年来少有的。所以,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财政征收目标,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所有新增政策性刚性支出全部落实到位,确保积极财政政策地方配套,以及保增长、促发展、办实事等重大事项对财政的需求,确保必须保证的社会事业支出按照规定给予足额安排,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最大程度地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在保增长、促转型中的重大调控作用,赢得工作主动权,以结构调整的效应破解经济危机难题;必须坚决有效地压缩一般性支出,积极促进收支平衡。为全市“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目标实现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今年财政工作及预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深化财税改革,增强财税调控职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强化依法征管,严格堵塞漏洞,着力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方针,着力加强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发展要求,在编制预算草案时,着重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挖掘收入潜力,加强财税收入征管,把堵塞收入漏洞作为今年财税收入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四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五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主要问题。六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压缩一般性开支。七是鼓励争取外援,对争取到国家和省积极财政政策扶持项目,优先安排配套资金。八是坚持法制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做到依法安排预算、科学论证项目、精细化管理资金。

  全面贯彻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如下:收入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9%;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9%。支出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确保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重点社会事业支出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同级正常财力增长幅度。节支目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党务行政机关预算单位公用经费绝对额不得高于上年水平,新增财力部分除国家出台调整个人工资性补贴外,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为123.3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为456320万元。全市当年地方留成财力为527903万元,同口径增长13.1%;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18521万元,同口径增长15.4%。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880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6397万元。
2009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280536万元,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为164476万元,增长2.7%。市本级当年地方留成财力为203257万元,同口径增长8.6%,增加额16039万元;市本级当年正常可用财力为170696万元,同口径增长6.8%,增加额10840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19991万元,同口径增长13%。各大类支出安排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61523万元,增长8%;公共安全24451万元,增长15.5%;教育25650万元,增长24.3%;科学技术5008万元,增长17.7%;文化体育与传媒7795万元,增长16.5%;社会保障和就业14057万元,增长52.7%;医疗卫生11222万元,增长20.4%;环境保护10989万元,增长16.8%;城乡社区事务19684万元,增长12.1%;农林水事务14740万元,增长20%;交通运输2925万元,下降38.2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9135万元,增长11.3%;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3646万元,增长12.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825万元;其他支出7341万元,下降29.4%。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867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0812万元。

  综观2009年支出预算安排,明显体现以下效果:

  (一)全面贯彻“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工作总方针,理性把握财政调控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没有真正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积极财政的调控职能,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最直接、最有效方式,是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的关键性措施。为此,市本级安排工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1亿元、基础科技研发资金3000万元、特色城镇化建设资金3000万元、发展现代服务业资金3000万元,扶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积极财政政策地方配套资金1亿元,最大程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提振发展信心,撬动社会资源,集中投放生产建设领域,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所有用于调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财政专项资金将采取贴息、奖励、补助、信用担保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投资,融通银行资金,吸引外来资金,争取国家和省级积极财政政策的扶持资金,最大程度地投放经济领域,加速经济结构转型。支持的方向和内容是:一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把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非煤工业企业中引进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或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示范带动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容量较大、成长潜力较强的项目。扶持的方式原则上按技术等级标准,重点支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改造新工艺、增加新产品所产生的新增贷款给予1-2年贴息、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予以不超过30%补助,明显拉动行业产品结构升级的予以奖励;通过支持增量技术,扩张增量产品,提升增量规模,拓展增量市场、产生增量的效益;同时,我市优势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会由于技术创新而得到优化升级。二是以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把融资创新作为培植财源经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电力、化工、铸造、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医药、食品、高新技术,以及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物流仓储和商贸、租赁、信息、资本市场等现代服务业行业项目。扶持方式原则上按照项目投资规模和建设进度给予合理支持,逐步形成“引导开发一批、前期运作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改建扩建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大力提升各类经济组织的投入产出水平,使得经济发展有载体,财源增长有后劲。三是以科技研发为主线,坚定不移的把产业研发创新作为推进资源开发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的战略性选择。今年力争新增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由12家达到17家。

  为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撬动社会优势资源,助推经济发展。今年,将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实施重大财政投资专家论证制、委员评审制、竞争择优制、绩效评价制、项目公示制,在全面有效地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吸纳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成果,最大化地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扶持、保障的调控效应,提升财政调控经济能力;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在拨付、使用、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申报程序和评审机制,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全方位管理和监督,全面体现财政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约束性。

  (二)全面提升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财政调控功能,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民生事业的投资力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首要问题是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的保障问题、贫困地区脱贫开发问题。着力维护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稳定。

  着力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社会救助关系到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所有政策性确定的有关民生方面扶贫扶困扶弱的新增刚性支出,无论财政支出压力有多大,都要优先安排足额资金,确保城乡低保人员、低收入群体、五保户、特困户、困难企业职工、残疾人,老党员、老工人、复员退伍军人中优抚人员、农村优扶对象等享受政策补贴人员的各项补贴、补助、津贴及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到不减不漏。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人员保障水平,城市人均提高180元、农村人均提高120元;按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复员退伍军人中部分优抚人员的生活补助水平。在阳城、沁水、泽州三县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按每人每月30元标准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居民补助基础养老金。随着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合理调整五保户人员的供养标准,确保供养水平不下降,继续支持建设15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大力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建设,对200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为300名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确保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4000平方米,解决8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切实让低收入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惠民政策。加大慈善事业支持力度,唤起全社会责任、道德、爱心,共同赈灾救助、扶贫济困、慈善援助;积极探索由政府帮扶向民间自主救助过渡的新途径、新办法,逐步步入社会化、制度化轨道。

  着力打好偏远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攻坚战。没有贫困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的富裕,没有贫困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市的和谐。全面推进偏远山区贫困村建设,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一项重要使命。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上不封顶,下不低于2000万元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强力推进综合性扶贫开发。首先,今年着力抓好510个贫困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县级解决场地和人员问题,市财政按照每村8000元标准,为贫困村卫生所配置诊断床、制氧机、急救箱等16种必备基本医疗装备,一次性全部配备到位。其次,加大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村饮水困难的支持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今年集中解决125个村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第三,全面支持偏远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市县两级财政原则按照“一事一策、降低门槛、合理扶持”的办法,近期即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大力扶持偏远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财政扶持办法,对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合作社、农副产品质量认证和深加工等方面给予合理补助,并对形成规模的重点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补贴,充分调动农民增收积极性。第四,就业、劳动力培训、教育、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其它事项,原则按照“向贫困村倾斜、一事一议、分级负担”机制全力推进。

  (三)全面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发展理念,着力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大幅增收,是全市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一是全力支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时兑现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积极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发展;切实保障畜牧业安全稳定生产,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大力扶持高产高效农业,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6万亩;继续支持农民就业工程;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支持以“一河八库八供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抓好丹河下游综合治理、磨河供水改扩建、郭壁供水改扩建等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支持复垦煤矿采空区塌陷土地1000亩,整理土地10000亩,新增有效耕地6000亩,保持农村耕地动态平衡、稳中有增。发展煤矿弃水利用灌溉面积1万亩,发展节水面积3万亩,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6万亩。三是着力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今年,继续实施农民修路到哪里财政补助到哪里的政策,新增通水泥(油)路50个村,完成2个村42公里的通达工程,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公路;继续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街巷硬化;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公路养护权责范围,市财政按每公里3500元标准补助乡道2867公里,确保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巩固好“村村通”建设成果。继续支持以沼气、秸秆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重点扶持和推进30个500立方大型沼气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沼气秸秆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04个乡村服务网点,努力使沼气秸秆气成为稳定、方便、经济、清洁的农村基础性能源。继续扶持1000人移民搬迁。继续扩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扶持新建300个连锁农家店。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全面增强和谐构建、均衡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提升教育、卫生、科技、文体、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重点社会事业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推进社会和谐构建的实质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生态发展、安全发展。一是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作为优先支持的重点。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继续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由生均254提高到329元,初中由生均391元提高到530元,分别提高30%、36%,并新增农村中小学生取暖费40元/人;继续落实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支持加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8.5万平方米,从根本上消除校舍的安全隐患;大力支持100所寄宿制中小学餐厅建设,为1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科学实验室,为高中学校全面配备新课程实验教育技术装备;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完成市直学校操场塑胶化建设扫尾工程,并对学校旱厕进行改造。二是坚持把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首批参保10万人,覆盖率达45%。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保障力度,完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服务站的达标改造。保障农村公共卫生经费,逐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提高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和补充乡村医生队伍;大幅提高农村计生奖励标准,进一步巩固农村低生育水平。三是全面拓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文体传媒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对传统民间文化、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第三次文物普查,加快对重点文物的抢救和保护;扶持和奖励优秀文学创作。积极支持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继续支持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支持太行日报新闻网、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传媒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对“神奇太行、经典晋城”的旅游推销力度,支持办好第二届旅游月及中原经济交流会。继续实施“文化低保”工程,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扶持新建300个农村书屋,切实保障每个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四是着眼于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公共服务性项目建设。集中财力支持西北环城高速、泽州北路延伸、东河治理、市区污水深度处理、市区东南出入口通道、市委党校等重点工程,发展市区管道煤层气用户2万户,力争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五是继续推进“蓝天工程”,支持环境污染源治理。全面完成128台燃煤锅炉改气以及9家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技术改造工程,对16台集中供暖锅炉进行脱硫治理,加强市区主要道路及裸露地面抑尘降尘处理;大力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支持莒山煤矿、晋丰煤化工公司等18户企业废水、废气、粉尘治理项目,推进市区及周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六是继续支持“六大造林”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步伐。加大新农村示范村和城市绿化的投入力度,实施白马寺山体绿化、市区北出入口绿化、前进路景观绿化等城市精品绿化工程,对市区西部横断山、南部可视荒山、晋长晋焦等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荒山以及晋长高速公路金村等出口进行全面绿化。力争使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七是加速提升现代信息装备水平,促进公共安全事业发展。对全市煤炭生产信息调度监控系统、瓦斯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建立煤炭产量监控系统,提高煤炭安全生产监控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天网工程”和“金盾工程”,提升刑侦科技装备水平;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设集旅游、证书注册、农业等多位一体的公众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

  三、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狠抓“抢机遇、争外援、堵漏洞、节支出、强管理”举措,确保2009年预算和财税任务圆满完成

  为确保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针对我市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用足用好现行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调控功能,在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用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重点对从事符合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政策,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优惠,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实施技术创新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规模型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允许企业提取技术研发费用列入当期产品销售成本。三是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创业服务和技术服务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四是鼓励企业加速折旧,督促各类企业按规定提足相关费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外援,在着力支持各级各部门最大化地争取国家和省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市的扶持力度上下功夫。一是各级、各部门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全力争取积极财政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要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运作一批”的原则,建立项目库,确保有充足的、高质量的项目储备;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激励机制,并对项目的前期论证安排足额经费,尽可能为争取外援创优环境。二是各级财政部门优先保障各级、各部门争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省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投资项目的资金配套;市财政已安排了不少于1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配套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确保相关配套资金的落实。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重点加强对积极财政政策执行、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重复建设和挤占挪用,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投放我市的各类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按进度、保质量,扎实推进,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三)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在堵塞收入漏洞、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上下功夫。坚持把堵塞收入漏洞、强化收入征管作为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加强政府对税收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财税工作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财税目标责任制,建立税源共享信息平台,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健全完善非税收入的考核评估机制,启动财税违法行为有偿举报制度,建立非税收入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重点对煤炭、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对零售、批发、餐饮等零星税源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

  (四)坚持有保有压,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在规范支出管理、遏制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上下功夫。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八条要求,按照压一般、保重点的原则,严格支出管理,严格费用标准、经费额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压缩一切没有实质效果的各种活动、会议、资料印刷和参观考察等费用,严格控制各种办公场所的新建、扩建,严格控制和节约每一分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牢固树立强烈的“过紧日子”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努力使我市行政运行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坚持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在民主理财、阳光理财上下功夫。严格执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人大意识,认真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切实把执行人大批准预算的执行力度作为评价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标准。继续加大政务公开,积极探索重点支出重点公开、重大支出公开听证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财政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和专家论证制,有效扩大社会各方面对财政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治税,全面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财政收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进行深度检查,对民生、环保、农业、卫生、教育等重点专项资金和工程类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保证各项收入应收尽收。严格产权交易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六)坚持解放思想、创造性工作,在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上下功夫。推进税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落实工作,取消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规范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促进基层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编制,积极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加强预算拨款及结余管理。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对三农、民生方面财政资金的整合。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重点要做好家电下乡和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积极推进公务卡试点。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为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供机制保证。

  完成2009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晋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李桂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