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好人

发布时间: 2019-05-15 15:50: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1、马刚,男,197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晋煤集团赵庄二号井安监部部长。2006年,他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2007年病情加重,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自主咀嚼。失去了语言功能,全身肌肉紧缩,大小便失禁,为了照顾父亲,他学会了理发、护理、按摩等技能。十几年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现在父亲的生理指标全部恢复正常。
  2、王来信,男,1945年1月生,沁水县樊村河乡景村村民。他弟弟是个退伍军人,去世时把患有癫痫、智力低下的残疾儿子留给了他照料。他自己没有儿女,把侄子当亲人不离不弃照顾二三十年,无怨无悔。
  3、王普连,女,1969年6月生,阳城县次营镇周壁村计生管理员。为了把丈夫留下来的家照顾完整,她从不计较公公的不体谅,不埋怨孩子的不懂事,从老到小悉心照料。2006年,她重新组建了家庭,为了照顾老人,她没有离开这个家,而是让现在的丈夫来到周壁村,坚持照料年迈患病的公公,公公逢人便夸:“她就是我的亲闺女!”
  4、王曙丽,女,1976年6月生,长平公司保卫部职工。2009年3月,公公被查出肺癌,她主动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为公公看病。2009年7月,丈夫患了脑梗。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刚有好转之际,母亲又被查出贲门癌。她一边工作,一边精心照顾患病亲人和一双儿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子女、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担当。
  5、平香转,女,1962年5月生,沁水县苏庄乡董家山村村民。十年前丈夫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和年过八旬的公公。后来有人说亲,她提出了带着公公出嫁的条件,挡住了很多条件不错的结婚对象,最后终于带着公公再嫁,重新组建了家庭。坚持照料常年卧病在床的公公。
  6、申菊兰,女,1964年6月生,城区东街办事处凤苑社区居民。2013年5月,丈夫因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经抢救后四肢无法动弹,吞咽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六年来,她一人照顾丈夫,24小时全天陪护,为了方便照顾,她还跟着医生学护理,撑起了一片“不离不弃,白首不相离”的爱的天空。
  7、刘圭女,男,1947年7月生,中共党员,城区北石店镇刘家川村村民。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奶娘和乡亲照顾长大。成人后的他,不忘报恩,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年老体病的奶娘,为其端屎端尿、吃药喂饭。老人病逝后,独自承担起老人安葬的所有费用,并为其披麻戴孝。奶娘留下一个四十多岁仍未娶妻的儿子(名叫王法林),他忙前跑后为其张罗了一桩婚事,并花钱为其买了三间瓦房,帮他安了家。不料,2017年12月,王法林的妻子过世后,他又出钱出力帮王法林安葬妻子。
  8、刘沁花,女,1964年1月出生,沁水县医院退休护士。1996年5月,丈夫发生车祸,昏迷数日,危在旦夕,就在此时,她父亲病故,年仅7岁的孩子也遭遇车祸,腿骨骨折。刘沁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安葬了父亲,将孩子委托给邻居,陪丈夫踏上了求医的道路,经过漫长治疗,她丈夫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留下后遗症,终日与轮椅为伴。刘沁花一边上班,一边精心护理着丈夫,用真心延续了丈夫的生命,唤起了他活下去的信念。
  9、张仙梅,女,1965年7月生,高平市寺庄镇东城街道迎宾社区居委会会员。2006年,丈夫得了哮喘,2011年又被查出肝硬化,2012年遭遇车祸造成左腿股骨骨折,2015年突发脑梗致右半身瘫痪。她每天坚持5点起床,为丈夫洗脸、擦身、倒尿、喂水喂饭喂药,一忙就是一两个小时,寒来暑往十几年,她毫无怨言。
  10、吉花棠,女,1956年11月生,阳城屯城煤矿退休职工。1995年,公公被确认为老年痴呆症,她默默照顾直到1997年公公去世。随后,她又无微不至地照顾因乳腺癌手术致使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的婆婆,直到婆婆离开人世。正当生活稍微归于平静之时,2007年,丈夫又患了脑出血,做了脑穿手术后病情加重,变成了植物人。她又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十多年来,她无怨无悔,默默坚守着这个家,用爱浇灌着这个家。
  11、李金瓶,女,1960年5月生,高平市马村镇金章背村村民。她的丈夫与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照顾两位瘫痪的老人和孙子、孙女的重任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做饭,烧得软烂可口。夏天,她坚持给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着凉,在老人房间生着炉火,买来电热毯。公婆生病时,她更是日夜不眠守候在病床悉心照料,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坚持付出。
  12、李素兰,女,1957年8月出生,沁水县龙港镇柳庄社区王庄小区居民。1994年,丈夫患上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当时两个女儿还在上学,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李素兰一人身上,她不屈服、不退却,每天给丈夫穿衣喂饭、端屎送尿、捶背按摩、帮其锻炼,二十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13、李晋华,男,1968年10月生,晋煤集团成庄矿运输工区职工。他十八岁时,爸爸去世,家里留下了病重的老母亲和一个智障的弟弟、一个哥哥。他毅然决然放弃学业,开始打工挣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1996年,哥哥出了车祸,失去了生命,母亲再一次病倒。他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母亲和弟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在母亲和弟弟身边。
  14、李雪应,女,1963年4月生,沁水县嘉峰镇柿沟村村民。1998年,她的丈夫在煤矿井下突遭意外,造成终生残疾。20年来,身患残疾的她不仅要照顾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丈夫,还要承担起独自抚养一对儿女的责任。为了让儿女上大学,她不顾一切申请了银行贷款;为了给儿女一个完整的家,她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面对残酷的现实,她用惊人的毅力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
  15、孙先梅,女,1972年8月生,高平市河西镇牛村村民。她的丈夫因病双目失明,儿子也患有先天性的残疾,女儿现在上高中。她的大哥因病去世后,嫂子离家出走,给她留下一个一岁多的侄子。就这样,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多年来,她靠着打临工和种地换取微薄的收入,养活了一家老小。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爱支撑起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家。
  16、赵元玲,女,1948年11月生,陵川县平城镇杨寨村村民。2009年腊月,儿媳带着孙女回娘家过夜,因煤气中毒,孙女夭折,儿媳也如同植物人。出院后,赵元玲毅然承担起照顾儿媳的责任。经过10余年的精心照料,儿媳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好转,像正常人一样,能张口说话,能扶墙走路,用自己的大爱谱写了一曲爱亲赞歌。
  17、赵俊杰,男,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陵川县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父亲因脑出血成了半身不遂。为了照顾父亲,他毅然决定在家自学学业。为了不让父亲肌肉萎缩,他每天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陪着他走路锻炼。母亲因病退休后,他不仅要照顾瘫痪的父亲,还要照料体弱的母亲。多少年来,他无怨无悔,用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18、段志信,男,1935年3月生,中共党员,晋城城区居民。1990年,他的老伴突发脑溢血偏瘫。为了让老伴高兴点,他买了一辆脚踏三轮车,时常带着老伴儿出去散心。夏天,担心她生褥疮,时不时给她擦洗身子。为了做康复治疗,他经常骑车带着老伴外出找医生针灸按摩。之后,为了让肌肉僵硬的老伴舒服一点,他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按摩操,每天坚持给老伴儿按摩。就这样,悉心照料老伴儿已有28个年头。
  19、高凤英,女,1975年6月生,晋煤集团凤凰山矿井上机电队职工。2012年8月,她的丈夫被查出肺癌晚期,她四处借钱给丈夫看病。2014年丈夫离开了人世后,她竭尽全力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公公,细心呵护年幼的孩子。2014年,公公去世,她借钱打理了公公的丧事,尽了一个半路儿媳的责任。她将丈夫的孩子抚养长大,尽了一个继母的责任。    
  20、韩俊芳,女,1972年6月出生,沁水县龙港镇新城社区居民。2004年,丈夫遭遇车祸,全身瘫痪,整日卧床不起,需要人全天候精心照料,当时,韩俊芳的儿子9岁、女儿5岁,家里还有年迈的老人,有人劝她再找一个新家,但她果断拒绝,竭尽全力、锲而不舍地照顾着丈夫。在丈夫病情好转后,她便四处打零工贴补家庭开支,一过就是十五年。
  21、靳铁锁,男,1959年4月生,阳城县北留镇南岭村村民。2004年3月8日,他的妻子惨遭车祸,虽保住了命,却高度瘫痪,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面对情绪不稳定的妻子,他一边耐心安慰妻子,帮助其树立信心,一边忙里忙外,照顾妻子的吃喝拉撒。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 常晓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