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界专家齐聚上戏 助力《太行娘亲》攀艺术高峰

发布时间: 2018-11-09 16:57: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戏曲界专家齐聚上戏 助力《太行娘亲》攀艺术高峰
    11月7日、8日,上党梆子精品剧目《太行娘亲》在沪演出结束后,邀请专家学者于上海戏剧学院分别召开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研讨会、2018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考核评估会。
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太行娘亲》主创人员共同围绕《太行娘亲》演出情况,以及作品在人物塑造、舞台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分别为《太行娘亲》的打磨和提高提出意见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表示,《太行娘亲》在走向精品的路上方向越来越准确,艺术呈现越来越精湛。在整个的演出中,场次的衔接呈现出自由灵动的舞台空间,作品的整体风格,强化了《太行娘亲》乡土草根的特点,对来说更含蓄内敛地把草根特质体现出来。
  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荣广润说,《太行娘亲》经过反复的打磨,戏的走向,戏的脉络,戏的艺术处理更加成熟,更加完整,可以看出晋城上党梆子剧团两年来艰辛的、非常有成效的努力。在同类题材中,该剧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非常自然、真实、深入的把一个非常普通的太行母亲的情怀、爱国、人生选择合情合理、丝丝入扣的呈现出来。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是生动呈现出了上党梆子的艺术风格、太行山区以《太行娘亲》为主的老百姓的形象。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冉常建表示,《太行娘亲》从念白风味、形体表现上把一个平民意义上的英雄塑造的真实动人,把人性化的奶娘做到充满艺术的美感。该剧借助多景形式实现了舞台时空的自由流动。利用布景和灯光完成的舞台的转换,对戏剧节奏的进展包括主题思想的升华,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示,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太行娘亲》代表了中国原创戏剧的最高水平。经过几次打磨,更是完成了从作品到精品到经典的转变之路。该戏从剧作到表演,到导演,到舞台呈现,是近年来现代戏的最高水准。《太行娘亲》这个中国故事可以变成世界故事,这个中国精神可以变成人类精神,它有可能改变中国抗战文艺无经典的局面,它的贡献已经是超越了戏剧本身。在某种层面上,它已经不再是戏剧,是中国的文化和文艺。
  文艺评论家端木复在发言中表示,《太行娘亲》整个戏的最大特点是不概念化,不仅人物集中、事件集中,演出的时间也很集中。全剧将很宏大的叙事搁在后面,把戏曲的本题写人性、写人情,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推到前面,让剧目更加生动感人。全剧抓住了山西晋城地域文化的风格和特点,所有的舞美都是配合着展示山西文化,用当地的地域性的语言表达当地的人物思想感情,作为观众来看就觉得那么真实,很亲切、很合理。
  《太行娘亲》自首演以来先后在晋城、太原、北京、上海等地组织召开了14场研讨会,100余名专家发言讨论、倾囊指导,征集加工、修改、提高建议及意见200余条,为该剧攀登艺术高峰奠定基础。(撰稿:韩艳帅)

责任编辑: 常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