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开别样红

——我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发布时间: 2025-05-16 08:31:35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牵引,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常态开展双拥活动,积极拓展军民共建,严格落实政策法规,全市双拥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相关经验做法被列入全国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示范工作法,并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和市县两级“满堂红”,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持续巩固,凤城儿女和人民子弟兵的官兵鱼水情谊更加深厚,共同谱写出新时代“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工作新篇章。

扛牢政治责任,构建双拥工作“大格局”

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检验政治站位的“试金石”,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党委统领、军政联动、社会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格局。

顶层推进明方向。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双拥工作纳入“三个率先”战略布局,率先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率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率先纳入单位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

体系作战聚合力。横向联动54个部门,纵向建设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794个,成立“集结号”“橄榄绿”等志愿服务队伍324支,推动双拥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实施“一把手”述职评议制度,将优待政策落实、军人满意度等12项指标纳入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推动双拥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阵地升级优服务。建成99个国家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构建15分钟双拥服务圈。上线“晋城市退役军人之家”智慧平台,实现政策咨询、就业对接等7类服务“掌上办”。持续开展“情暖老兵”系列援助关爱行动,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帮扶解困,累计投入520余万元,帮扶援助5630人次。

强化宣传引导,奏响崇军爱军“主旋律”

王瑞生曾经是一名铁道部队卫生员,退役后,他凭借在部队积累的医学知识创办了晋城市骨伤专科医院,并挂牌为“拥军医院”。多年来,他致力于服务退役军人和军属,累计为30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50%的门诊检查费用优惠,帮助退役军人及军属实现就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军人誓言。

王瑞生的举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拥军行列,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拥军不仅成为一种行动,更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在晋城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温暖之花。

近年来,我市坚持弘扬拥军文化,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载体,推动双拥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崇军拥军的浓厚氛围。

打造精品双拥示范阵地。精心打造以“一个公园、一条街、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社区)、一个党政机关、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商场、一个医院”为重点的“九个一”双拥工作示范点,高质量建设双拥主题公园、双拥示范街等特色载体,将双拥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双拥意识。

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整合太行日报、晋城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深入开展立体化、分众化、多样化的双拥宣传活动;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创作《太行娘亲》《长江支队》《陵川号兵》等文艺作品,组织开展英烈事迹宣讲、老兵宣讲团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双拥宣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选树典型激发引领效应。评选“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广泛宣传晋城籍官兵立功受奖、驻市部队练兵备战的先进事迹,以全国模范宰红斌、省级先进马晋章、郭毛德等典型事迹为标杆,凝聚全社会尊军崇军共识。

精心服务保障,树牢全民拥军“风向标”

“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环境好、服务好、态度好,为我们办实事,来这里像到家一样。”来自高平的老兵郭剑确诊鼻咽癌,花光积蓄、卖掉房子后,仍背负着几十万元债务。高平市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他建档立卡,并列为常态化联系的重点对象,帮助郭剑申请农村低保待遇。4年来,服务站为他申请到了各级帮扶资金2万余元。如今,郭剑成了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常客,时不时就来坐坐。

我市聚焦军人军属急难愁盼,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不断强化精细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节日关怀与日常帮扶。市领导带头,全市各级各部门、驻市企业逢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驻市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真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常态化开展光荣牌悬挂、敲锣打鼓送立功喜报、隆重举办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努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

聚力解决军人“三后”难题。2020年以来,转业军官100%安置到公务员(参公)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市级以上国有企业,随军随调家属100%对等安置,军人子女100%按意愿入学入托,军人退役“一件事”服务便捷了手续办理,走出了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新路径。

拓展社会化拥军新途径。市人民医院推出“四免、四优、四专、四享”一站式拥军服务,11家军人驿站投入运行,11家拥军食堂揭牌成立,全国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64家A级以上景区减免首道门票,全市百行千店纷纷推出惠军服务,一大批爱国拥军典型脱颖而出,引领社会化拥军发展新活力。

坚持同频共振,画好军地协作“同心圆”

“晋城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晋城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市实验小学的礼堂里,一场生动的“聆听五老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讲座精彩开讲。同学们听后纷纷表示,要立志报国,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构建“军地协同、部门联动、资源融合”的国防教育体系,通过打造“老兵宣讲团进校园”“红色研学实践”等品牌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开学季”、贯穿育人全过程。

国防教育进课堂是我市积极开展军地协作、共建共育的重要缩影。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严格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得到全面巩固。每年都会组织党政干部进军营参加“军事日”活动,选派官兵担任学校军训教官,推动国防教育进课堂、进社区,厚植青少年爱国拥军情怀;建设民兵训练基地、修缮军用道路,高效保障部队演习、物资运输等任务;严把兵员质量关,大学生兵员占比超70%,“晋城好兵”品牌持续擦亮;驻市部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等任务,2020年以来累计出动兵力2万余人次,在疫情防控、山火扑救、防范冰冻灾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有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晋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嘹亮的军号与城市的脉动同频共振,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壮歌在凤城大地激情唱响……我市将持续做深做实双拥工作,把双拥政治优势转化为凝心聚力的思想优势、相互支持的发展优势,共筑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崔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