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案例|晋城陵川县平城镇:聚焦“三难”问题 靶向破题“清化收”

发布时间: 2023-01-04 08:47:42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打印

平城镇是陵川县第二大镇,工商业主体活跃,涉及农村和企业资源资产交易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平城镇聚焦呆死坏账年代久远查证难、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整改难、债权债务错综复杂化解难等问题,以开展“清化收”为契机,靶向破题“旧账怎么办、合同咋规范、债务如何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清障铺路。

旧账怎么办?政策清零、账目核销

开展“清化收”,各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村级账目年代久远、查证困难。为此,平城镇党委组建“清化收”工作专班,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派出业务骨干驻村实地走访,通过两方面途径理清旧账。

对“陈年旧账”政策清零。对2005年前涉及“三提五统”及农业税的陈年旧账,依据当时山西省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规定,需暂停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税费尾欠。工作专班经多方咨询、分析研判,对各村符合条件的账目整理上报,镇党委研究审核后,实行政策性“清零”。

对呆、死、坏账封存清理。明确呆、死、坏账确认条件,镇村两级同步开展账目核查,对时间跨度长、主体灭失或名存实亡等形成的债权债务,通过“四议两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审批流程进行核销清理。对疑难问题、难以界定的债权债务,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工作专班进行“集体会诊”,确定清理方式。全镇共计封存、核销债权4401件3216.17万元,债务1674件484.67万元,为开展“清化收”理清账目、摸清底数。

合同咋规范?集中处置、建章立制

针对农村“三资”底数不清、产权界定不明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的不规范、不合理合同占比较大的问题,平城镇党委通过排查评估、集中处置、建章立制3个阶段,健全完善不规范合同。

01.排查评估

对全镇排查的372份合同,聚焦决策程序、合同文本、资金收缴等重点内容,委托专业律师事务所逐一审查、严格把关,出具专业评估意见。工作专班统一明确不规范合同7种情形,结合律师团队专业意见,对照每种情形审核确认,最终确定36份不规范合同。

02.集中处置

按照“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的要求,依据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36份不规范合同集中分类处置,对主体灭失或名存实亡的3份合同进行终止;对签订不规范、履行不到位的32份合同进行补充完善;对口头约定的1份合同依法重新签订。

03.建章立制

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签订流程,用好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各村新增合同、到期合同,涉及集体资源资产出租、出让、转让的必须经“四议两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由产权交易中心按照要素齐全、程序合法、文本规范的要求登记备案。“清化收”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清理不规范合同,全镇实现新增资源收费27.73万元。

债务如何化?四措并举、分类化解

对错综复杂、难以化解的债务,采取“四个一批”分步分类化解。

债权债务对冲抵消一批

对记账不规范和未及时结算产生的债权债务,且债权债务为同一法人、单位和个人的,经双方协商,将债权债务合并对冲处理。

党员干部带头清欠一批

对涉及党员干部的“旧账”,引导其带头承诺、主动清账、妥善化解。对长期占用集体资金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且拒不偿还或拖延不还的党员干部,由镇纪委依法依纪依规处理。

短期困难分期还款一批

对信用一贯良好,但短期内受疫情、市场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暂时没有偿还能力但对债务认可的,可由双方协商还款方式,拟定还款计划,签订分期还款协议,分期还清欠款。

拒不偿还依法起诉一批

对调解不成、群众反映强烈、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对确有还款能力,但无还款意愿,采取经济、行政等手段均收欠无效的单位和个人,移交县纪委监委、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