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实践|晋城泽州县川底镇:高质量推进“清化收”

发布时间: 2023-01-04 08:34:33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打印

时值冬初,天气逐渐转冷,但在泽州县川底镇车郭庄村小广场上,天气晴好的日子,每天下午村民们都会在这里,或聊着家常,或悠闲地享受着暖阳……一派悠然自在、美好和谐的场面。

“家底摸清了,债权债务理顺了,村集体发展更有劲头了,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越过越舒心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的干劲十足!”车郭庄村党支部书记车向军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今年4月,农村集体资产的“清化收”专项行动在我市全面展开,作为先行试点,川底镇破题探索,勇担重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为我市乡村振兴筑底起航提供了强大的动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带头”跑出加速度

“我们村共有常住人口88户,236人。经过调查摸底,‘清化收’工作中,债权类涉及40户,金额91983.86元;债务类涉及32人,金额65048.13元;现有合同涉及金额714500元。最让人头疼的是,很多债务都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涉及全村一半的家户,甚至有的人已经不在了。现在要求全部化解,困难很大,压力更大。”车向军坦言。

万事开头难!为了有序地开展“清化收”工作,由村“两委”及包村干部等组成的“清化收”工作小组展开了多次摸排走访和集体讨论。

“车郭庄村的债权和债务,主要对象都是村民。是先还个人还是先还集体?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信号。”包村干部焦存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决定村集体先带头还钱。

说干就干,几天之内,村集体还清了所有欠债。这让村民也意识到,这次“清化收”是要动真格的了。然而,一说到还钱,不少群众心中依然在打鼓。

“村里这么多家都有欠账,谁先还,谁后还?”

“先还了,会不会得罪人?拖一拖,是不是最后还能少还点?”

……

面对这种情况,“清化收”工作小组首先厘清账目、公开公示,给村民一个明白账。然后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积极带头,偿还自己和亲属的债务。86岁的老党员张小邦,第一个来到村委会,替去世的母亲还清了拖欠几十年的欠款。村监委会主任胡小昌不仅还清了自家的欠账,还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消亡户支付了800余元的欠款。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不到一周的时间,车郭庄村“清化收”工作实现了进度过半。剩余的债务通过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很快得到了解决。

“仅用了20天时间,我们就全面完成了‘清化收’任务。这都得益于村干部积极带头、党员主动带头、发动群众自觉带头的‘三带头’工作法,也为全镇‘清化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车向军称。

“和事佬”注入司法温度

“我们村有个养殖户叫常小云,租了村里的地搞养猪场,租金一年60万。截至今年,他已经拖欠了村里3年180万的租金,成了我们村‘清化收’工作最大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债务。”在川底镇“和事佬”调解工作室,马坪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原新华无奈地说。为此,马坪头村“两委”干部多次找常小云催缴租金,却一直没有结果,严重影响了全村“清化收”工作的推进。

接到马坪头村的调解申请后,“和事佬”调解工作室马上安排专人进行调查摸底,展开矛盾化解工作。

“我不是不想还钱,是真没钱。2019年初遇上非洲猪瘟,一下损失了1万头猪,还没有重新恢复生产,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几年了没一头生猪出栏,哪有钱。不行就把猪全拉走吧。”常小云也是一肚子委屈。

“养殖户确实有自己的实际困难,如果硬让还这笔钱,企业有可能倒闭,村民和集体也会面临更大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放水养鱼’,给企业一个缓冲时间,让企业去发展,赚了钱来还债。”川底镇“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川底法庭调解员焦国斌表示。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和事佬”调解工作室还邀请镇党委、政府、法庭、派出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一方面为养殖户常小云申请落实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和“助企纾困”政策;一方面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最终约定,常小云在2023年底,分3期还清180万元欠款。随后,马坪头村还为常小云减免了6个月的房租款30万元。

这样的解决结果,常小云很满意:“不仅减轻了经济压力,还得到了政策上的帮助。现在养猪场已经能正常运转了,还钱肯定没问题。”

川底村是镇政府所在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房屋、土地租赁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商户和企业存在拖欠租金的现象,成为阻碍村子发展的“顽疾”。

川底村村委会主任王晋东告诉记者:“少的欠几千元,多的欠四五万,拖了三四年不给。这次‘清化收’,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去要,但是人家就是两手一摊说没钱。”

一年应收租金18万,可实际能收回来的往往只有8万元左右。几年下来,川底村是端着“金饭碗”,却年年入不敷出,村委会连正常的运转都举步维艰。

“镇里的环卫工、勤杂人员、零工,还有夏季收小麦,这些都需要钱,可我们就是没钱给他们。”王晋东说,“明知道我们外面有钱,可就是要不回来。”

无奈之下,川底村向川底法庭递交了起诉材料,准备通过诉讼途径强制追讨租金。

据川底法庭庭长田晨凯介绍,川底村的“清化收”工作涉及的村民和小微企业比较多。每家每户看似是拖欠租金,但是他们也有隐藏的、潜在的困难或者矛盾。

面对“清化收”工作中出现的民事纠纷案件,川底法庭与“和事佬”工作室深度融合,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创新“和事佬+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推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和事佬”+法庭的效果,是1+1远远大于2的效果。既有调解的弹性和人性化,又有司法的权威和保障,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田晨凯说:“通过调解不光是达到这个事情的化解,当事人的一些情绪,或者是长期积累的矛盾,或者是一些负面情绪,能通过这个方式释放出来。我们就是当好社会的‘稳压器’‘减压阀’。”

依托“和事佬”工作室,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为川底村调处相关案件41起。不仅收回资金40多万元,还对所有的租赁合同进行了梳理和规范,为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筑牢了根基。

王晋东高兴地说:“我们的房租由原来的18万,现在翻成30多万了,甚至上了40万。确实给我们川底村帮了大忙了。”

截至7月底,“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共为“清化收”工作调处纠纷案件141件,调解金额多达280余万元,没有形成一起诉讼,没有产生一起衍生纠纷,全部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两探索一规范”提升执行力度

天户村是川底镇有名的富裕村,由于地下资源丰富,逢年过节,村里都会给村民们发福利。平时的节日发点米面油,过年时每人1000元现金。一年下来,发福利要花到170到180万元。

谁也没想到,日积月累,这些节日福利成了背在天户村身上的沉重包袱。有钱时候发,没钱时候,村委会就去借钱或者贷款发。举债发福利成了“清化收”工作中天户村最为突显且必须解决的难题。但是谁来叫停这个“陈规陋习”呢?

针对这类问题,川底镇及时出台《“两探索一规范”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收不抵支的村不得通过举债和垫付等方式进行收益分配。通过制度规范,叫停举债发福利现象。

通过“两探索一规范”,通过“清化收”,天户村实现了开源节流,预计今年集体收入能达到700万元左右。

和天户村一样,“清化收”破解了众多乡村债台高筑、无钱办事、无力发展的难题,他们轻装上阵,更多着手谋划村里的环境改善和长远发展。

“我们计划拿出200万元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包括污水管网改造、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逐步开始规划建设。拿出100万元搞发展,增资入股村里的企业,预计每年能再多增收30万元左右。”天户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原来啥也不敢想,现在考虑村里的经济发展了,对今年增收很有信心。”

在“清化收”工作中,川底镇通过“三个一批”工作法(党员干部带头收缴一批、和事佬工作室化解一批、法院判决一批),《“两探索一规范”指导意见》和《清化收十条》,疏通了干部执行的堵点,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共清理规范合同325份,化解债权1921万元,化解债务523万元,新增土地资源630亩,村集体可增收300余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川底镇党委书记韩安阳表示,“清化收”工作的有力推进,不仅为我们厘清了家底,盘活了资源,做大了家业,更重要的是化解了一大批矛盾,进一步理顺了民心,为乡村振兴筑底起航提供了强大的动能,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清化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农民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责任编辑: 张娅萌